直播对深耕线下舞台数十年的院团而言,是完全陌生的领域。林红亲自挂帅组建直播专班,从全集团挑出20个演员当“首批主播”。
为了打破困境,集团直播负责人邱裕紫禾主动扛起调研重任,整整一个月里,她几乎“泡”在各大平台,逐一研究全国院团的直播套路——从内容编排的节奏、与观众互动的话术,到“为什么有的直播间话筒音质格外清晰”“不同剧种该用什么样的灯光显质感”这类细节,她都反复拆解、对比分析,只为给团队搭建最扎实的起步框架。
越剧团的徐秋英也“上瘾”了。最初只是午休时播两小时交差,后来越播越投入,硬生生延长到三小时。吕派唱段《打金枝》《拷红》等都是她直播时的“看家本领”。“戏迷”们看不过瘾,不让她下播,“跟”着她排练、化妆。有粉丝留言:“为了听你唱十几分钟折子戏,我愿意飞宁波!”连线下演出时,都有观众举着手机喊:“徐老师,直播间见!”更有粉丝在谢幕时为她献上鲜花。在抖音,徐秋英常收到北方的粉丝盛情邀约,请越剧团到当地演出。对于徐秋英而言,直播间这个窗口,为越剧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新观众。半年下来,这些曾经“只活在剧场里”的演员,成了粉丝眼里的“老朋友”:有人被戏腔圈粉,有人因方言共情,496万新观众里,一半是以前从没接触过戏曲的年轻人。
这份新生并非偶然,而是宁波演艺集团实打实的投入与探索:6个专属直播间每日热闹开播,甬剧、越剧、民乐领域相继涌现“万粉主播”,连歌舞剧院的男高音都因直播里的“反差感”圈粉——唱到兴起时唠一唠后台演出趣事,严肃艺术家秒变“接地气”的分享者,这份真实让粉丝愈发喜爱。
在林红看来,“只要把人培养起来了,观众有了,需求有了,任何一个空间都是舞台”。基于这份理念,他们的下一步规划充满想象力:要把直播间从固定空间“搬”出去,落户到沉浸剧场与景区,让观众在欣赏青山绿水、特色剧场氛围的同时,耳畔响起婉转戏腔与悠扬乐声,打造文旅交融的全新艺术体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