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应城境内有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门板湾遗址和陶家湖遗址——都是远古时代的古城。两座古城对于应城人民来讲,一方面说明自己的远古先祖直接参与了人类从蒙昧到文明进程的一步,另一方面也说明家乡历史以这两座城为据可追溯到5000年前。
走在应城的田埂上,脚下的泥土可能藏着比爷爷的爷爷的爷爷还要老的故事——距今5000到4000年,这里早就不是荒蛮之地,而是长江中游超热闹的“聚落城邦”!屈家岭文化的稻浪、石家河文化的陶烟,还有门板湾遗址里那座“史前豪宅”,都在跟我们说:五千年前的应城先民,可比我们想象中会过日子多了!
先搞懂:应城为啥是“文明宝地”?
五千年前的江汉平原,大富水、涢水哗哗流,土肥得能攥出油——应城就卡在这“黄金地段”。那时候的先民,刚跟山林洞穴说拜拜,转身就搞起了“农耕创业”:先是屈家岭文化时期,他们学会了种水稻、磨石器、烧陶器,甚至还织了布;到了石家河文化,更厉害,开始用铜器辅助石器,文明直接“升级打怪”。
你别不信,应城光新石器时代遗址就有32处!门板湾、陶家湖这俩“明星遗址”,还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要知道,整个孝感就这两处,应城的历史分量,妥妥的“江汉文明C位”!
门板湾:五千年前的“超级社区”实录
1998年,长荆铁路要修到应城星光村,考古专家一挖,嘿,挖出了个“史前古城”!这就是门板湾遗址,后来还评上了“2000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厉害不?
咱先说说这古城的“规模”:南北长1600米,东西宽800米,总面积110万平方米——相当于150多个足球场!中间的主城是长方形,土筑的城墙一层黄土夹一层淤泥,比现在的“豆腐渣工程”结实多了,城外还挖了濠沟,既能防敌人,又能排洪水。要知道,那时候江汉平原老发洪水,先民们这“防洪+防御”的设计,简直是“远古智慧天花板”!
最让人惊掉下巴的是城里的“五室庭院”——就在城垣西边,400多平方米,跟现在的大别墅差不多!墙体用土坯砖错缝砌的,最厚55厘米,最高2.2米,墙面还涂了掺谷壳的黄泥,又光滑又防潮。更绝的是,屋里居然有7扇窗户,5扇还是“落地窗”!窗框、窗台、甚至窗扇的轴枢都好好的,这可是中国发现最早的“落地窗”,五千年前的先民,早就懂“采光自由”了!
屋里还有“生活细节”:3个房间里有1平方米的火塘,周边砌着小围边,塘里还有柴灰;墙上贴了鹅蛋形的泥巴坨,满是蜂窝孔,烟熏火燎的——专家说这是“保存火种的插座”。你想想,晚上一家人围着火塘坐,透过落地窗看外面的稻田,小孩听大人讲打猎的事,这不就是五千年前的“温馨家庭日常”吗?
更贴心的是,古城还分了“功能区”:北边是水利枢纽,古河道纵横,专门管灌溉;中间是生活区,种水稻、磨石器、烧陶器,热闹得很;南边是牧猎区,河湖相连,养猪、捕鱼、打兔子——这样的规划,比现在的小区还合理!
陶家湖:藏着“千古之谜”的古城
如果说门板湾是“透明的文明”,那陶家湖就是“带密码的宝藏”。它在应城汤池镇,四龙河和陶家湖的交汇处,1958年修水库时,村民们先发现了陶器石器,直到1998年,专家才确认这是座新石器时代古城。
陶家湖比门板湾还“霸气”:总面积67万平方米,城墙周长2900米,最高4米,城外也有濠沟。最特别的是它的“文化层”——从屈家岭早期一直到石家河中期,就像一本“文明日记”,能清清楚楚看到先民们从“新手农耕”到“城邦大佬”的转变。
但陶家湖有个“千古之谜”:《光绪应城志》里只写了“古城在县西南汤池团陶家湖,城名无考”——这城是谁建的?住了多少人?有没有“宝藏”?因为还没正式发掘,这些问题都没答案。不过光是现在看到的城墙濠沟,就够让人想象了:五千年前,这里肯定也是个“热闹城邦”!2006年,陶家湖也成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着以后有人来“解锁密码”。
文物说话:五千年前的“生活好物”
想知道先民们平时用啥?去应城博物馆看看就知道,出土的“宝贝”全是“生活气息”。
最惊艳的是“蛋壳彩陶杯”——从门板湾挖出来的,距今5000年,橙红色的陶胎薄得像蛋壳,最薄处才0.2厘米,口径6.6厘米,高7.8厘米,拿在手里轻得像羽毛。那时候没机器,全靠手工捏、手工烧,能做出这么薄的杯子,先民的制陶技术,简直是“远古版景德镇”!
还有前杨湾出土的“红陶纺轮”,说明先民们早就会纺纱织布,不用再穿兽皮;黑陶豆、陶碗、陶盆,造型规整,表面光滑,是平时吃饭盛东西的;杨岭渔子河的“石铲”,磨得又亮又锋利,是种水稻的“利器”——这些东西看着普通,却是五千年前“农耕文明”的证明,每一件都在说:先民们早就过上了“自给自足的好日子”!
来应城:触摸五千年前的文明
现在的应城,稻田还是绿油油的,河流还是哗啦啦的,但脚下的土地里,藏着五千年前的城邦、房屋、陶器。如果你对历史感兴趣,不妨来走走:去门板湾看看那座“史前古城”,想象先民们筑城耕田的样子;去陶家湖找找“千古之谜”的线索;去博物馆摸摸那些“远古好物”,感受一下五千年前的智慧。
其实,应城的历史从来不是“书本上的字”,而是能触摸的泥土、能想象的生活、能感受的智慧。五千年前,先民们在这里筑城安家;五千年后,我们在这里遇见他们——这就是应城,一座藏着“远古文明密码”的城市,等你来解锁!
PRODUCED掌上孝感
✍️编辑︱扬大
来源︱三宝在线、应城印象、湖北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