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悬尾精细行为视频分析系统是通过AI赋能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算法,结合云计算技术,能够快速追踪并分析动物的目标行为。其核心技术包括数据库、算法库、医学指标库等多个方面,这些技术共同构成了全自动化、智能化、高通量的动物精细行为智能检测平台。通过视频追踪与无线传感技术的结合,该系统能够实现对生物模式动物精细行为的检测,包括各种运动类、时间类等基础医学指标的捕获和分析。
一、系统原理
行为学基础
基于啮齿类动物“行为绝望”假说,当小鼠被倒置悬挂且无法逃脱时,初期会剧烈挣扎,随后进入“不动状态”,该状态与人类抑郁症的“无助感”相似。
抗抑郁药可通过减少不动时间体现药效,但需注意“能量保存假说”对结果的干扰(如体力耗竭导致的静止)。
硬件与传感技术
悬尾箱:不透明亚克力箱体,顶部中间安装不锈钢挂钩,尾部固定点距地面30 cm(小鼠)。
AI追踪:通过高速摄像机(≥120帧/秒)和深度学习算法实时追踪14个关键骨骼点,区分挣扎(角速度>30°/s)、攀爬及不动状态(运动幅度<5%体长/秒)。
生理参数融合:无线惯性传感器同步采集三维加速度、体温等数据,增强行为与神经活动的关联分析。
数据分析模型
核心指标包括不动时间(后4分钟累计)、挣扎衰减曲线、攀爬频率等,抗抑郁药(如氟西汀)可使不动时间缩短30-50%。
二、标准化训练方法
实验前准备
动物适应:实验前72小时单独饲养,测试前30分钟移入行为实验室(温度22±1℃,湿度50±5%)。
尾部固定:胶带固定尾尖1 cm处(避开血管),3D打印尾夹可减少尾部损伤。
实验流程
悬挂参数:头部距箱底20-25 cm,过低限制行为表达,过高增加应激。
测试时长:总时长6分钟,仅分析后4分钟数据(前2分钟为探索期)。
AI模型训练
数据标注:人工标注关键行为(如挣扎、静止),构建训练数据集。
算法优化:通过卷积神经网络(CNN)提升行为分类准确率,结合LSTM分析时序动态变化。
三、注意事项
品系差异:C57BL/6J小鼠挣扎时间较长,雌性需限定动情周期。
环境控制:弱光环境(≤50 lux),不透明隔间减少视觉干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