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和罗永浩连日来的争吵,将预制菜再推上“风口浪尖”。当前,“大战”已接近尾声,但全社会对预制菜的关注和讨论仍在持续。
预制菜和中央厨房的区别在哪?预制菜国家标准“在路上”的意义是什么?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如何保证?记者采访相关业内人士和律师,对此进行解答。
业内人士:现行标准有待细化
预制菜国家标准即将公开征求意见
“预制菜现行标准有待细化,餐饮商家和消费者对预制菜定义的巨大分歧,是引爆这次激烈争论的主要原因。”四川旅游学院产教融合处对外合作部、四川天府24味美食文化交流中心主任张蛟告诉记者。
2024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出台《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首次在国家层面对预制菜的定义和范围进行了明确——预制菜是以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经过工业化预加工制成,需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同时指出,以下几种情况不纳入预制菜范围:连锁餐饮中央厨房向自有门店配送的净菜、半成品等,主食类食品,如速冻面米食品、方便食品、盒饭、盖浇饭、馒头、糕点、肉夹馍、面包、汉堡、三明治、比萨等。
西贝方面也曾以此为据,表示“西贝的中央厨房预加工,配送到门的是原料……预加工和预制菜是两回事。”但是消费者并不买账,普遍认为带包装、经过预加工的食品就是预制菜。据了解,预制菜虽然已经有了国家部委的明确定义,但还没有出台相应的国家标准,预制菜的界定标准仍需要细化。“官方定义、企业实际落地情况和消费者朴素认知存在‘温差’,就会出现各说各话的情况。”张蛟表示。
好消息是,国家标准已经在路上。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开信息显示,根据协会了解,目前国家卫健委牵头的预制菜国家标准即将公开征求意见。协会将持续配合研究和完善行业标准体系,特别是预制菜在餐饮中的标识等方面,争取推动出台更清晰、更具操作性的指引。
“一方面是形成更为详尽的标准体系,进一步消除产生争议的模糊地带;另一方面是从部门规章变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其法律效力与执行力也会极大增强。”四川明炬律师事务所律师张碧颖表示。
律师说法:
拿预制菜谎称现炒、自制,可能面临高额罚款
近年来,我国预制菜规模正呈明显的上升趋势。2023年,预制菜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明确提出“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数据显示,2025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6000亿元。“现代食品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都市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重塑了都市人的饮食方式,从生产端和需求端合力推动了预制菜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大。”张蛟表示。
但为何餐饮经营者和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态度“冰火两重天”?张蛟认为,预制菜对于经营者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包括降低经营各环节的成本、提高出餐速度以及保证出餐品质稳定等。但对于消费者来说,不仅会对保质期2年的西蓝花、保质期9个月的鸡翅等冷冻包装的品质安全产生疑问,也会对部分预制菜“现炒价”的价格落差产生不满。包括罗永浩在内的不少消费者就宣称,“我不反对预制菜,我的终极诉求只是让消费者获得知情权。”
实际上,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提出,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但据媒体报道,因不是强制要求,在推进过程中,餐饮商家参与使用预制菜明示意愿并不高。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具体到预制菜消费中,这意味着消费者有权知晓菜品是否为预制菜、有效期限、原料来源、生产日期、加工方式等关键信息。”张碧颖表示,若部分商家拿“预制菜”当“现炒、自制”进行宣传,可能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可能面临高额罚款,情节严重可吊销执照。若涉及食品安全问题,可能叠加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处罚。
四川去年底施行《管理办法(试行)》
对预制菜日常监管提出要求
有明确标准,有严格执法,才能推动预制菜行业规范发展。据了解,此前,市场监管总局相关司局负责人曾表示,将督促企业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加强风险管控、严把原料关、严格食品添加剂使用,保障预制菜食品安全。同时,加强预制菜食品生产许可管理,组织开展预制菜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记者注意到,去年12月1日,《四川省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试行)》施行,明确了预制菜生产许可条件、许可范围、许可类别和审查方案;规定了预制菜生产经营活动应符合的条件,明确了原料、生产过程、检验、运输和交付等关键环节控制要求,并对经营环节进货查验、产品储存销售,以及餐饮环节预制菜使用明示作出规定;在明确预制菜监管原则的基础上,主要围绕风险管控、标签标识、委托生产、信用风险分级、抽样检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监督抽考等内容,对预制菜生产经营者的日常监管提出要求。另外,《四川省预制菜生产许可分类指引》作为附件,按照食品原料、生产工艺等因素对预制菜分类许可进行了明确。
“预制菜的巨大争议,不仅在于预制菜安全性和透明度,也在于现代生活方式对传统餐饮文化习惯的巨大冲击,这意味着观念转变是一个长期过程。”张蛟表示,“最理想的状态,是消费者可以自由选择热锅现炒的菜肴,也可选择方便快捷的预制菜,在保证安全美味的前提下,享受充分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谢夏冬 图据网络 责任编辑 罗皓 编辑 王奕然 审核 何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