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尔维亚和中国早在2019年就签署了涉及防务合作的协议,由此拉开了大规模军事装备引进的序幕。
塞尔维亚一直以来在防空体系上存在短板,虽然有传统苏式装备,但面对现代空袭尤其是无人机和巡航导弹打击时显得有些吃力。
中国制造的FK-3系统,也就是外贸版的红旗-22,正是在这个背景下运送到贝尔格莱德的。
后来,塞尔维亚又公开展示了HQ-17AE,形成了远近结合的防空网,把“低空与中远程打击”结合起来,显著提升了国家的整体防空水平。
塞尔维亚即将要举行阅兵式,这次阅兵彩排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是因为塞尔维亚不只是把装备摆出来,而是直接亮出了中国当下最具代表性的两类防空系统。
红旗-17AE负责拦截低空快速目标,射程大约15公里,可以同时攻击多个低空目标,这对付无人机群和低空穿透的巡航导弹非常合适。
红旗-22则是中远程主力,射程可达100公里,拦截高度约27公里,速度可以达到六马赫,它的出现让塞尔维亚具备了拦截高空快速目标的能力。
一近一远,一高一低,这样的搭配正好弥补了过去防御体系的短板。
那么为什么说美军会感到焦虑?原因很简单,以往在巴尔干地区,美国和北约在空军层面可以说占据绝对优势。
从1999年北约不经安理会批准就轰炸当时的南联盟开始,整个地区对北约空中打击的记忆非常深刻。
那场长达78天的轰炸中,北约出动了超过一千架次战机,投下了数十万吨炸弹,其中甚至包括国际公约明令禁止的贫铀弹和集束炸弹。
而当时的南联盟虽然拼死抵抗,但防空力量完全无法阻挡北约战机肆意轰炸。
长期以来,巴尔干半岛被看作是北约东扩中的一块要冲,几乎所有成员国在这一地区都有渗透。
塞尔维亚此前虽然保持中立,但实际上军事资源和能力没法支撑这种姿态。
而现在他们突然具备了一定对抗中高强度空袭的能力,这就让美国和北约发现,自己在战略上不再能像从前那样无所顾忌。
尤其地理上塞尔维亚本就位于欧洲腹地,又靠近地中海区域,配合中国提供的先进雷达系统,等于在这一地区直接架了一道墙。
简单来说,美军如果再想像1999年那样轻而易举地发动空袭,就得重新计算风险,这种心理压力自然会存在。
从实际角度看,中国的防空装备给了塞尔维亚久违的安全感。
FK-3的系统完整,包含指挥车、雷达车和多辆导弹发射车,形成一个比较现代化的作战集群。
不同于单一火炮或者短程导弹的防御思路,FK-3能在区域范围内构建拦截网。
而当红旗-17AE一起部署时,低空威胁与中远程威胁都能被覆盖。
中塞的这次合作还有很深远的意义,军事层面对外展示的背后是一种长期战略伙伴关系。
塞尔维亚是第一个和中国共建“命运共同体”的欧洲国家,这种政治上的绑定,是对过去二十多年在国际舞台上被孤立的某种修正。
而中国也通过这样的军贸合作,把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国际合作优势结合起来。
双方不止是卖买装备这么简单,而是真正走向了更多层次的战略互信。
比如中塞两国还举行了首次联合军事演习,这让外界看到两国从装备层到人员协同都在深化合作。
武契奇兴奋地表示,如今塞尔维亚军力已经达到了历史上最强水平,这背后靠的就是这几年持续性的军备引进和更新。
除了中国提供的防空系统,塞尔维亚还在继续强化包括无人机、装甲车辆的多个方向。
相比九十年代被动挨打的局面,现在他们至少能够有一定的战略威慑。
这种心理上的变化,往往比装备本身更重要。
如果从更大的战略棋局里看,中国在这个时间点加强与塞尔维亚的军事合作,并不仅仅是军贸生意,它实际上在欧洲心脏地带做了一次象征性的落点。
就在几个月前,中塞自贸协定正式生效,为双边经贸联系提供了新的便利,经济走廊和军事合作并行,这让塞尔维亚这个国家在欧洲的地缘位置变得更加特殊。
塞尔维亚当年遭受的轰炸历历在目,美国和北约的单边行动至今仍是许多国家批评的对象。
如今当塞尔维亚高调展示红旗-22,人们不光是看一套防空导弹,更是在看一种态度。
那就是:再也不当那个任人宰割的弱者。
这种力量传递出一个现实信号,在21世纪的国际秩序里,任何国家只要愿意合作与建设,就可以摆脱过去的完全依附和无力。
红旗-22在塞尔维亚的出现,表明胸口的伤疤可以成为推动自身崛起的动力,也说明中国的军贸已从周边扩展到欧洲地区,而且受到当地国家的公开重视。
未来中塞关系继续往前走,军事合作一定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毕竟有了这次成功的合作案例,双方进一步的联合演习、人员交流甚至防务科研合作,都是顺理成章的结果。
美军不再能够轻轻松松地说打就打了,塞尔维亚撑起了一张现代化的防空网,中国则用红旗-22和红旗-17AE在欧洲大地上落下了一子。
这盘棋确实下得很深,而未来会产生怎样的长远影响,我们还在见证之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