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刚毕业的表弟聊天,他正纠结找工作去大城市还是回老家荆州。其实不止他,很多年轻人选城市时,都要掂量机会、发展、生活这些因素。人才对城市发展太关键了,就像机器得有好零件才能转得顺,城市也得有人才才能好好升级。荆州这阵子在人才工作上可没少下功夫,咱们来看看。
先说引才。以前引进国际科技人才,审批那叫一个严,像关卡看守似的,企业想引进都得费老大劲。现在荆州变了,成了贴心的服务管家,把审批许可服务模式从重管理转向重创新服务。就说今年,组织企业和高校搞国际科技合作,有4个项目还获批立项了。这意味着更多国际人才和技术能进到荆州,企业也能更灵活地用这些资源搞创新。
育才方面,荆州也有实招。依托荆州市中心医院、第一人民医院这些本地医疗资源,和湖北省科技厅签了《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荆州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协议》,设了这个联合基金,首期就投了3000万元。这钱就像给科研人才播种子、浇水,支持生物医药、生命健康这些领域的研究。2025年申报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有36项,能拿360万元资金,还征集了2026年联合基金重点和培育项目指南建议72项。另外,2025年还立项了10个人才项目,给了460万元。这么多投入,能让科研人才在自己的领域好好钻研,出更多成果。
留才更得有妙招。荆州建了好多产学研用平台,省、市两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分别有33家和210家。这些平台就像给人才搭好的舞台,让他们能和企业、学校一起搞研究、做项目。还有“揭榜挂帅”,头一回联合市委人才办搞,发布了23项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这些领域的关键技术需求,吸引省内外高校院所来攻关。这就像摆英雄帖,有本事的人才都能来试试。科技金融服务也没落下,搞了“滴灌行动”,推进科技创新券申领兑付,还有“知信贷”这些产品。到现在,32家企业申领了创新券,14家在荆银行给1068家科技型企业发了45亿元“知信贷”,累计授信超50亿元。有了平台、机会和资金,人才在荆州搞事业就更安心了。
荆州这么做,是为了建设先行区、当好排头兵,有了人才支撑,城市发展才能更有底气。其实不光荆州,很多三四线城市都面临人才困境,但荆州的这些做法,说不定能给其他城市一些启发,让大家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留才好法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