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就像一场精心安排的戏,台上台下常常是两副样子。陈佩斯早年有出戏叫《戏台》,他演一个临时顶上的班主,台上唱得滴水不漏,台下却乱成一团:戏服是借的,唱词是现编的。现实中的谈判,有时候连幕布都懒得拉——你看到的“真实”,可能都是别人排练了好多遍的戏。
今天看一下几年前的一场戏,背景是一咖啡品牌与供应商的谈判。品牌方要压低成本,供应商则以成本上涨为由拒绝让步,双方博弈由此展开。
供应商第一出就是经典的“红白脸”。销售总监扮红脸:“合作三年了,我能不帮您吗?”可成本核算那位白脸立马甩脸子:“要再压价?那就换次等豆子,喝出问题我们可不负责!”这种策略,本质上就是一种情感绑架手段。
随后供应商又使出了第二招“数据陷阱”。供应商拿出盖公章成本表来表示不能降价的理由:关税涨15%,运费涨20%,损耗升8%,还附上海关单据。然而品牌方事后调查发现,关税虽确有上涨,但对方享受政策减免,实际涨幅仅为5%;运费虽上升,却因改用大车型导致单位成本下降;损耗率则纯属虚构。对方所展示的,始终是经过筛选的部分事实,真伪掺杂,令人难以辩驳。
第三是场景的操控。首轮谈判被安排在供应商的工厂会议室,现场堆满“哥伦比亚精品豆”“原装进口”字样的箱子,箱面标有高价,墙上挂满认证奖牌与知名企业的合作照片。对方还安排参观了生产线,不断强调设备昂贵、日常维护成本高。这一切旨在烘托实力与成本的高企,从而动摇品牌的议价心态。但这些视觉信息是否完全真实?箱内是否确有存货?奖项是否真实?设备是否已完成折旧?在对方主导的场所,谈判者容易不自觉地陷入心理弱势。
破局——前期准备与策略应对
品牌方可不是吃素的。人家提前就雇了咨询公司,把你库存、积压、同行报价、政策优惠摸个门儿清。你还在台上演,我直接拆台。
除了信息收集,场地选择同样重要。首轮在供应商主场谈判使品牌方感到被动,第二轮果断换场地——不去你工厂,不去看你搭好的戏台,改在中立会议室。没了“声光电”干扰,终于能好好谈条款了。品牌方也制定了谈判方案:理清双方核心需求,再谈价格机制,最后敲定保障条款。对方还总想跳过需求直接谈价格,品牌方坚持按步骤推进。谈判主动权始终抓在了自己手里。多少人输就输在不敢换场子,总觉得“人在屋檐下”,活该被拿捏。
当供应商再次递上那份成本表,采购经理未予接受,反而要求核验。对方当然不情愿,但品牌方硬是顶住压力,调报告、做检测、甚至直接联系对方的上游农户——三天时间,扒出实际成本比报价低11%。第三轮谈判直接甩数据,对方哑火
这关键点在于:采购敢于说“不”,他是争取验证时间。很多情况对方怕你验证才催你决定。你坚持验证,他们的问题就暴露了。
我们平时在谈判中要注意:
一是多问为什么。别问“能降吗”,而是问“为什么不能降?”、“如果我加单,能降多少?”。这样可以挖出真实需求。
二是敢暂停。对方越催,你越要冷静。喊停一下,查证再说。
三是多渠道验证。别信一家之言,可以找行业报告、问其他客户、联系上游供应商。交叉比对才靠谱。
四是死死咬住核心利益:品牌要降价保品质,供应商要清库存稳订单——其他全是噪音。
最后双方达成的合作是这样的:品牌方把年订单量从100吨提到150吨,签两年合同;供应商把价格降低8%,同时保证豆子的筛选率不低于之前,而且缺货时要优先供应品牌方。你瞧,只要盯着核心利益,根本不用管对方演的“红白脸”,也不用被数据绕晕,谈判反而更容易成。
令我惊讶的是,很多人在谈判里,都把精力放在了“怎么跟对方吵架”“怎么让对方服软”上,却忘了谈判的本质是“合作”。你不是要打败对方,而是要和对方一起找到共赢的方案。就像品牌方和供应商的谈判,要是品牌方一开始就指责对方“骗人”,或者供应商一直强硬不让步,最后肯定谈崩了——品牌方没了稳定的咖啡豆供应,供应商也清不了库存,对谁都没好处。而盯着利益之后,双方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这才是谈判的真正目的。
有意思的是,谈判中,对方越强调什么,往往就越缺什么。如供应商一直强调“我们豆子质量好,不能降太多价”,其实是因为他们的豆子质量和其他供应商差不多,怕品牌方换合作方;他们强调“成本高”,其实是怕品牌方知道他们有降价空间。
谈判里“眼见不一定为实”,得动脑子分析。提前做功课、保持怀疑、多方验证、紧盯核心——从“相信眼睛看到的”,到“追求本质是什么”,这才是谈判能力的真正提升。
<原创与免责声明>
文中案例、人物和对话及事件情节均为虚构创作,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不针对任何企业或个人;
本文原创内容版权归属©[李力刚],未经授权禁止任何形式抄袭或搬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