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在1830年革命后脱离荷兰独立,其地理位置介于德法两大强国之间,具有重要战略价值。于是,该国在1839年由英、法、普、奥、俄五强联合担保成为永久中立国。但是,这个原本被设计为中立的国家并未能守护其中立地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沦落为弱肉强食的战场。
下图,比利时国旗
比利时这个国家原本被设计为法国和普鲁士之间的缓冲带,用以缩短两国潜在的战线。但在1870~1871年普法战争期间两个交战国之间种种战术举措已经表明:中立身份本身并不足以给比利时提供可靠保护。当时如果不是英国进行了干预,那么法国和普鲁士早就在比利时领土上大打出手了。
下图,比利时地图
这一危险的先例向世界各国证明:一个国家的中立地位,不仅需要国际承认,更需包括强大的军力和积极的外交在内的有力支撑。
然而,直至20世纪初比利时在此方面的努力仍远远不足。当时执政的天主教政党持续削减军费预算,法德两国在比利时的经济投资又制造出虚假的稳定幻象。在这种工业繁荣与文化昌盛的背景下,整个国家逐渐沉醉于安全感之中。
军方领导人不断发出警告:法德早已实施普遍兵役制,比利时却长期沿用抽签征兵制,后改为志愿兵制,又演变为"每户一兵"制。直到1913年才推行全民征兵——但此时为时已晚。
下图,广为流传的照片——1914年,比利时军队的狗拉机枪。士兵们头戴不合时宜的礼帽,穿着法国式的长大衣。
此外,比利时的国家防御工事体系同样落后:默兹河沿岸主要要塞建于1887~1891年,而最后据点安特卫普的改造直至1906年才完工。
与此同时,1905年和1911年两次摩洛哥危机已经充分暴露出法德两国对殖民地争夺的加剧,大规模冲突的威胁日益显现。
比利时的国际处境也日趋恶化:1904年,长期被视为比利时中立保障者的英国与法国结成协约国。此后若与德国开战,英国的战略利益可能压倒对比利时的承诺。同年,德皇威廉二世与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关系恶化——因为德皇威廉二世的“以领土换支持”提议,国王将其视作对自己个人的侮辱。
下图,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
而比利时与协约国的关系同样紧张:利奥波德二世在其私人领地“刚果自由邦”实行残酷殖民压榨,种种骇人听闻的暴行引发国际丑闻,使该国的外交关系严重复杂化。英法两国都要求比利时在刚果并实施欧洲式“更为人道”的法律,并且提出了各种要求,而比利时一直死挺着不肯就范。
下图,比属刚果的种种暴行,包括砍手砍脚……
下图,当时欧洲报纸对比利时的讽刺漫画,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被描绘成一条贪婪凶狠的蟒蛇
1911年,比利时前总参谋长乔治·迪卡恩中将发表系列文章《我们准备好了吗?》,公开向国民大声疾呼日益迫近的灾难,并呼吁紧急进行军事改革。
此时,欧洲各列强所秘密制定的军事计划早已将比利时纳入战场——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德国“施里芬计划”之外,就连法国也制定了侧重对德进攻的“第十七号计划”。这些作战计划都设计了穿越比利时领土攻入对方国境的作战方案,并且两国都将其视为决胜的捷径。
1914年8月,欧洲战云密布,比利时军队沿边境布防,严正声明,将严格遵循保障其中立的国际协议,随时准备自卫。
下图,比利时军队的机枪阵地。当时比利时全军只有102挺机枪。大家注意机枪手和副射手都背着比利时制造的毛瑟 M1889步枪。
下图,毛瑟 M1889步枪
相比磨刀霍霍的欧洲列强,比利时的战备工作既不充分又混乱无序:在11.7万常规军和7.3万预备役中,仅约1.4万人接受过完整军事训练。这样的军队虽然也称得上勇敢,但毫无战斗力可言,与训练有素的德军交战往往一触即溃。
下图,仓惶撤退的比利时军队
下图,1914年,比利时军队从布鲁塞尔撤往根特
1914年8月4日德军猛攻列日要塞,比军根本无力抵抗,月底全国几近沦陷。
下图,被德军重炮犁了一遍的要塞
下图,1914年,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德军从当地的凯旋门中列队行进。
比利时虽然英勇抵抗了敌人的入侵,但是就像咱们开篇所说的那样:一个国家的中立地位,不仅需要国际承认,更需包括强大的军力和积极的外交在内的有力支撑。
这句话在今天也有现实意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