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已经过去四十多年,但关于这场战争的评价仍存在争议。越南外交学院院长武阳焕提出了一种引人注目的观点,认为中国在这场冲突中虽然实现了某些战术目标,但战略层面却是失败的。这种论断值得深入审视,看看是否经得起历史事实的检验。
军事数据摊开,一眼看得见,中国那边优势挺突出,二十八天,解放军两头推进,越南北边被占的地方很快拿回来,庭毫山收复,高平、谅山、黄连山、莱州这些地方也都过去了,越南北部好些经济重镇被打下。
中方数据出来,敌方伤亡五万七,几个精锐师被打散,三十来个堡垒拔掉,民兵和平民也算进去,越南那边伤亡十万,越南自己说也有五万多,双方损失比照下,李存葆去了前线,他说解放军伤亡两万七,里头有六千左右牺牲,其他负伤两万一,这数字昆明军区后勤部也查得差不多,他们那一份,每个牺牲的人名字职位都能对上。
说经济影响,打仗那会,中国军队把自己以前修给越南的工厂、桥梁、公路、铁路全毁了,援助的物资能找到的都毁了,越南自己后来也报,四个市,三百二十个乡,基本成了废墟,六十万平米房屋没了,十五万城市人口和二十万农村人口流离失所。
柑塘市最典型,世界上最大磷矿就在那儿,一年能产五十万吨化肥,越南靠这每年赚好多外汇,结果中国军队动用七万人,四天就冲进去,化肥厂没了,越南重要经济支点一下垮掉,这么折腾一圈,越南经济倒退二十年,全球经济发展黄金期也错过了,中国那边,改革开放没怎么受影响,中美关系还处蜜月,发展接着走。
说到政治外交,中国那边顶得住,邓小平坐镇,全国上下反而更一股劲儿,越南那边,内部开始乱,黎笋威望掉得厉害,南北斗争又起来,国际上,中国和西方越走越近,美国那时候也投来经济、技术援助,越南虽然还贴着苏联,但“合作伙伴”都变成了“小弟”。
武阳焕那个“中国失败论”,他抓三点,中国没让越南换外交方向,没逼越南马上从柬埔寨撤军,没掰开越南苏联同盟,这些点拿出来,问题挺大,其实中国本来也没打算让越南外交大转弯,首要还是边境安全,越南后来对中国边境挑事的少多了,柬埔寨那边,越南是拖了十年才撤,可中国打完这一仗,越南扩张就被卡住,耗着耗着,越南最后还是撤走,最要紧是经济被拖垮,1986年越南只能推“革新开放”自救。
越南苏联关系,苏联后面自己经济毛病多,能给越南的东西一年不如一年,这同盟成色也没以前足,中国自己呢,这仗打完,军事经验多了,啥问题都暴露出来,指挥员经验不够,新兵训练缺,武器装备也得补,后面“百万大裁军”、军队现代化改革都提上来了,从长远看,这场仗给中国带来了和平的发展窗口,国家经济腾飞铺了路。
现在中越关系变样,2025年中国领袖去越南,命运共同体概念提上,两边贸易超2600亿美元,中国二十来年一直是越南第一大贸易伙伴,铁路互联互通搞起来,三条北部新铁路项目开始推,越南经济切切实实有收获,回头看,胜负其实不是最重要,历史数据、事实都在那儿,中国这场仗主要目标都达到了,后面几十年和平发展也有了基础。
武阳焕是越南学者,说什么多少带点自家立场,看历史还是得看数据、看事实,不看情绪和立场,这场仗对中国来说,边境安全维护住,国家利益守住,历史意义和成效都经得住时间考验,就算有不同声音,结论也不会变。
历史得放大视角看,1979年中国这场行动,边境稳住了,军事改革、现代化也有推动,真正的战略收获还是得拉长时间去衡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