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徐诗瑜 浙大儿院 祝姚玲)9月16日,杭州医学院的学生们捧着菊花向出生仅237天的“大体老师”(医学界对遗体捐赠者的尊称)喜乐(化名)鞠躬缅怀。
喜乐出生于今年1月18日,自出生后大多数时间都在病床上度过,因肺出血、严重低氧血症于9月12日离世。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医护们都记得,喜乐是个特别爱笑的孩子。喜乐离世的那一天,父母决定捐赠他的遗体,希望喜乐能成为更多医生行医路上的引路人。
![]()
9月16日,杭州医学院为“大体老师”喜乐举行缅怀仪式。浙大儿院供图
“喜乐得的是一种罕见的先心病——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肺静脉未引流入左心房,导致氧合血无法进入体循环。因体循环和肺循环血液混合,可能出现全身发绀、呼吸困难,需通过手术矫正避免心衰、肺动脉高压等致命并发症。”浙大儿院CICU(心脏重症监护病房)主任施珊珊介绍,喜乐在外院进行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术后,出现了进行性肺静脉狭窄。
肺静脉是氧合后血液流回心脏的通道,一旦变窄,甚至堵死,就像水流被卡在半路,可能会导致气促、肺淤血、呼吸心衰,而喜乐正是在多次呼吸衰竭后出现严重的肺出血和低氧血症。
对于喜乐的父母来说,他在世的时间短暂,但他们没有放弃任何一线希望。喜乐母亲在写给喜乐的信中写道:“这8个月,从揭阳到广州到上海再到杭州,妈妈舍不得放弃你,不知道你会不会怨恨妈妈一次次把你推上手术台,一次次送进ICU。你离开后,爸爸进去抱了你十几分钟,说你就像睡着了一样。我想你此刻是开心的,不用再被病痛折磨,不用自己孤身一人打‘怪兽’了。”
而这对父母在喜乐离世后,也希望能给更多孩子一线希望、一份礼物。他们最初联系了器官捐献的工作人员,但喜乐的状况已无法捐献任何器官,于是他们决定进行遗体捐献。喜乐母亲在信中写道:“因为医疗的局限,妈妈一路求医都没能救活你。妈妈希望能打破医疗的局限,我们不要害怕好吗,妈妈也进行了捐献的自愿登记,妈妈会一直陪着你,愿你永远平安喜乐。”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从杭州医学院获悉,杭州医学院接收的“大体老师”中,年龄最小的不足1个月,年龄最大的超过90岁。这些“无语良师”将成为很多医学生的第一名手术“患者”,也是他们手术训练中的老师。缅怀仪式上,医学生向喜乐深深鞠躬,默哀1分钟,献上手中的花束。喜乐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永远地留在医学的殿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