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和罗永浩的争吵,这几天被网友围观。
一个直播把面馆推上风口,结果谁都躲不开。
先说结果。罗永浩那边直播越吵越热,在线人数破七十万。西贝门店同一天营业额少了两三百万,数字来自多家门店反馈。
很多人问,为什么一张饭店小票能把局面推到失控。看似简单的投诉,其实暴露了餐饮与网络的新矛盾,谁在决定话语权。
问题刚冒头,老板第一反应是发火,而不是先让顾客情绪降温,这一步直接把小事推向对立,结果网络很快接管节奏。
餐饮老板首先是服务者这一身份如果忘记,任何回应都会变形。网络不在乎谁对谁错,只看态度是否尊重顾客。
小票被晒上网,时间、人数、金额一清二楚。看似是在自证,却把顾客最在乎的隐私公开。更多人开始担心,自己哪天留下的数据也会被摆出来当材料。
这一下,账单不再是价格问题,而是信任危机。生意离不开回头客,失去安全感的人不会再来第二次。
为了堵住质疑,西贝把后厨直播。镜头扫过,速冻茄子、复合汤料、两种食用油全被看见。原想展示新鲜,结果让更多人确定“工厂味”存在。
预制的定义本来就分歧。顾客认定只要不是现场切炒,就算预制。商家却把成品加热和半成品区分开。双方没把这个概念说透,直播反而放大了隔阂。
网络节奏改变做生意的办法速度比以前快得多,一条留言能翻江倒海,动作慢半拍就被放大,到处扩散。
西贝规模大,中央厨房占比不小。为了确保速度,半成品提前切配是常态。顾客并非不能接受加工,只是要提前知道。信息没摆在桌上,就容易被当成遮掩。
各城市门店感觉最直接。一天来客量少三成的反应,从收银数到后厨备料全显现。原料进货延后,员工班次缩短,连食材浪费都在下降,但这并不是好消息。
冲突爆出后的第五天,社交平台上关于西贝的讨论仍在热搜里,多条短视频被重复转发。持续曝光让更多原本不关注的人开始尝试搜索店名与“预制菜”并列关键词。
同类型品牌抓住机会推出现炒标签,连海报上都写“无料理包”。顾客口味未必立刻改变,却开始把这些口号记在心里。竞争不等人,流量也不会等人。
内部微信群里,有服务员担心顾客故意找茬录视频。一线情绪如果没人疏导,很快会影响服务动作。服务缩水,差评只会更多。
这场冲突还暴露了餐饮品牌内部的沟通链条。门店员工要解释,加盟商要稳定,供应商也在观望。老板如果沉浸在个人情绪,整个链条都会跟着紧张,日常运营受影响的远不止一两天营业额。
先稳住客人情绪才有后话餐饮生意的核心是让人吃得舒心。如果老板抢话筒,就等于把顾客赶出门口。
结语
如果你在餐馆遇到差评风波,会站在谁那边?对账单公开和后厨直播,你介意哪一个?说说经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