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9月,湘潭市中医医院老年病科·中医经典科病案参加中国中医科学院年度全国优秀中医病案评选,成功斩获“杏林病案奖”。中医经典助力重症康复,该院再添一份国家级权威认可。
千年名方“桃核承气汤”:从《伤寒杂病论》走来的“瘀热克星”
2025年1月,湘潭市中医医院老年病科·中医经典科一名脑出血量高达28ml的危急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顺利康复出院——如今她不仅能独立生活,更逻辑清晰、语言流畅,甚至信心满满地表示“一个月内有望恢复至正常人状态”。
而这份令人振奋的治疗成果,此次让患者转危为安的核心,正是出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第106条的经典名方——桃核承气汤。古籍有云:“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自古以来,这一方剂便以“活血化瘀、泻热通便”的显著功效,成为治疗“瘀热互结”类急症的“利器”。
中西医协同施治:精准医疗的实践典范
脑出血病情紧急且复杂,单一疗法难以应对——科室诊疗团队并未拘泥于古方的传统应用场景,而是结合脑出血患者“脑部瘀阻、内热扰神”的病理特点,创新性地将其融入治疗方案,为患者打通瘀阻、清解热毒,奠定了康复的关键基础。治疗过程中,团队始终坚守“能中不西、先中后西、以西辅中、中西结合”的理念,既以桃核承气汤(由专人用传统陶罐煎制,最大程度保留药效)为核心调理方案,同时实时监测患者脑部出血量、生命体征,确保病情可控、风险降低。
“不仅治‘病’,更调‘体’”——这是诊疗团队治疗思路的核心。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团队还结合针刺、灸法等中医外治与调理手段,从整体上激发患者身体的自愈潜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正是这种“古方今用、中西互补”的精准施治,让患者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从“危急重症”到“独立生活”的跨越,也为后续病案斩获全国大奖埋下了伏笔。
锦旗与大奖双肯定:中医经典的“当代生命力”
患者康复出院时,家属曾送上两面锦旗,字字句句皆是认可,而2025年9月“杏林病案奖”的获得,更是将这份认可推向了国家级舞台。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全国优秀中医病案评选,是业内对中医临床实践水平的重要考量,此次副主任医师杨为伟携该病案获奖,不仅是对其个人诊疗能力的肯定,更是对中医经典科“传承经典、守正创新”理念的认可,印证了千年中医名方在当代重症治疗中的独特价值与强大生命力。
传承守正,守护健康:湘潭市中医医院经典科的初心
湘潭市中医医院老年病科·中医经典科自成立以来,便以“传承经典,守正创新”为初心,致力于将中医药经典理论与现代医学技术深度融合。科室不仅学术氛围浓厚,更打造了“中药汤剂+膏方丸散+针刺灸法+刮痧耳压”的中医“组合拳”,通过内调外治、调节脏腑气血,帮助患者实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此次桃核承气汤助力脑出血患者康复、科室病案斩获全国大奖的案例,只是科室众多治疗成果的一个缩影。未来,科室将继续深入研究中医经典方剂,探索更多“古方今用”的可能性,让中医药这一中华民族的瑰宝,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与希望。
科室简介
湘潭市中医医院老年病科·中医经典科,秉承中医传统文化,科内中医氛围浓厚,坚守“能中不西、先中后西、以西辅中、中西结合”的理念,充分发挥中医中药简、便、验、廉的优势,综合运用中药汤剂(专人传统陶罐煎制)、中药膏方、中药丸散剂、针刺疗法、灸法、刮痧等中医组合拳,通过内调外治、调节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阴阳平衡,以取得满意的疗效,进而达到让老百姓“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目的。
让我们一起携手中医,共同守护健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