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第三只眼看零售 作者:张思遥
在深圳区域开出4家社区店后,沃尔玛认为,战略方向更清晰了。
社区店是沃尔玛推动“全渠道便捷服务”战略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大店(原沃尔玛大卖场)、电商业务形成一盘棋。三个渠道的客群画像、商品结构、选品逻辑等底层规划基本一致,均是以大众城市中产家庭及单身人群为核心顾客群体,为他们提供高品质生鲜和食品、精选快消和非食商品;稳定的天天平价和全渠道便捷服务。
其中大店主打“慢逛”一站式购物,品类更宽,有更多精选快消及非食、寻宝体验;电商对标日常全品类补给,提供不同时效、不同配送范围的服务;社区店则适用于消费者“快购”日常高频商品;立足社区,围绕10分钟步行生活圈开店。
目前距离首家社区店开业已有9个月,沃尔玛认为基本跑出单店模型,可以在深圳区域展开规模化复制。
沃尔玛中国高级副总裁兼沃尔玛门店首席采购官祝骏表示,“未来我们不再用大卖场来形容沃尔玛门店,沃尔玛门店就是包含了大店、社区店和电商业务。我们的转型升级已获得显著成效,确立了清晰的客群画像、顾客价值主张和战略。整个生态、矩阵、布局在一盘棋的协同效应下,取得的阶段性进展。”
社区店型基本确定为以500平米为主力店型,聚焦一日五餐高质价比商品。精准匹配城市高密度社区生活形态。
《第三只眼看零售》前后走访两家沃尔玛社区店后认为,多店一面、实时更新的差异化商品是其核心竞争力。店内主要有三种供货逻辑,一是与头部品牌共创的沃集鲜等自有品牌产品,品类渗透率极高;二是与头部供应商联名开发商品;三是特供沃尔玛渠道大单品。至于市面上常见的统货则很难在沃尔玛社区店看到。
“我们非常尊重我们的合作伙伴,选择特供、专享或者OEM,最后的决定都在供应商伙伴手里,他来决定以何种方式与我们合作。沃尔玛的战略清晰,不是自己清晰就可以,要和供应商一起清晰。我们也不会对自有品牌销售占比等数字指标做出限制,一切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祝骏表示。
定制商品
让供应商选择合作方式
沃尔玛社区店内的商品,均与其他零售渠道存在差异。对于一家规模化零售企业来说,商品开发能力及供应商资源毋庸置疑,关键是这背后的战略选择。
就沃尔玛宝安社区店来看,该店型营业面积800平方米,约有2000个SKU,略大于其他社区店。其中多出来的部分主要在于单品陈列面积,商品结构仍是以烘焙熟食、冷藏乳品、生鲜肉类、食品饮料、日用百货、鲜花水果等品类为主。
在门店的两个出入口设置中,临街一端布局有烘焙熟食、奶制品、冷藏果汁等品类,祝骏表示,这是消费者新的需求集中点;靠近商场内侧一端陈列着生鲜果蔬、冷藏冷冻肉类等食品。门店中间是日用百货等品类。
沃尔玛的价值主张非常明确,要以高品质的生鲜、食品闻名,线下精选快消及非食,线上供应更多非食全品类商品,做到稳定的天天平价(EDLP)。
“社区店以‘小、精、近’为核心特质,‘精’满足顾客日常高频需求。它围绕着一日五餐在打磨这盘货,主要是做“即食”、“即烹”、“即热”商品,都是围绕顾客每日最高频需求。低频商品则会被舍弃。”祝骏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
考虑到差异化,沃尔玛着重与供应商沟通需求,针对每一款单品讨论开发逻辑及卖点。由供应商选择采用自有品牌定制、联名开发或特供等供货形式。
祝骏表示,“在今年6月召开的供应商大会上,我们非常透明地分享了沃尔玛的目标人群、价值主张以及未来发展战略,包含了我们的选品逻辑,以及我们对如何满足顾客需求的思考。供应商伙伴们也非常清楚我们的战略”。
核心竞争力体现于沃尔玛的“沃集鲜”自有品牌。虽然沃尔玛没有公布具体SKU占比及销售占比,但目测来看,品类渗透率极高,约有数百款单品,包括调味料等细分品类均有涉及。
这些自有品牌商品坚持三大开发原则:以干净配料和高标准食品安全构筑品质基石;与头部品牌深度共创,确保品质和供应的稳定性;通过端到端提效实现极致质价比。沃尔玛官方表示,“升级后的沃集鲜成为沃尔玛差异化商品力的集中体现。”
举例来说,“非必要不添加,必要添加极精简”是“沃集鲜”健康系列商品开发的核心原则之一。沃尔玛深度参与从商品规划、原料溯源到生产加工的全链路,坚决摒弃非必要添加剂,将健康还给顾客。例如,仅含单一原料的原味坚果仁、有机板栗、南瓜籽仁等健康零食系列,以及“0防腐剂”吐司系列都是干净配料的代表。
在差异化基础上,沃尔玛同样关注价格力。他们认为应该让消费者“花得少,过得好”。例如社区店内9.99元价格带既包括了30多款烘焙商品,也有HPP果汁、NFC果汁系列、水饺包子早餐系列、浓汤面系列等。
原因是“沃集鲜”通过源头直采、规模化优势、全链路提效、商品定制化等方式,甄选全球优选产地的地标性产品,在品质优先的基础上,实现线上线下全渠道长期稳定低价。不仅如此,精简的价格带、减少促销机制,也极大提升了购物体验,
此外,社区店内还有不少沃尔玛与头部品牌联名的商品。例如佳洁士、君乐宝、蒙牛、伊利等品牌,与沃尔玛通过精简SKU、整合供应链提升效率等方式,合作推动极致质价比。
“如果大家去沃尔玛大店,就能看到各个品牌与我们有更多形式的合作。因为我们站在战略伙伴高度,提供给所有供应商非常宽的合作渠道和平台,让大家一起共创,一起服务我们想服务的顾客。例如,我们7.9元的牛奶在上海是光明供应,华南是晨光供应,主要取决于它在每个区域的自有奶源、工厂、供应链产能优势。”祝骏举例称。
多店一面
开启规模化复制
9个月开出4家社区店,这个速度算不少快。
沃尔玛表示,从来没有追求过“速度”这件事情。他们认为单店营运质量是最重要的。用祝骏的话来说,是“沃尔玛是长期主义原则,坚信要赢得顾客信任,一定要有稳定品质、极致购物体验,而非跑马圈地式的开店速度。”
他们先是用此前几年时间打磨商品,在生鲜、食品、饮料上逐步改变顾客心智,让消费者对今天的沃尔玛门店建立全新认知。再用过去9个月时间不断迭代社区店店型,从选品、履约、配送方式上不断寻找到相对适配的公式。
“从1月到现在我们顾客调研开了很多轮,我每次都会去问顾客对我们的反馈、建议,从商品到履约到服务整体性的,我们一起做了9个月营运质量的打磨。”祝骏表示,到现在来看,社区店可以在深圳区域规模化复制了。
多店一面是第一个重点决策。背后是沃尔玛门店执行一致的价值主张,即以1.75亿大众城市中产家庭及单身人群为核心顾客群体,并围绕他们的真实需求,确立了“提供高品质生鲜和食品、精选快消和非食商品;稳定的天天平价和全渠道便捷服务”为核心的三大战略方向。
那么,面对一样的目标人群、选址依据、消费决策,沃尔玛的门店商品也可以用一个模版进行满足。区别仅在于大店、社区店、电商的覆盖区域和购物场景不同。
这一方面有利于沃尔玛后台提升商品开发效率。他们不需要考虑不同商圈是否需要不同的商品结构,实际上是一种筛选后再去满足的逻辑。另一方面,多店一面也能帮助社区店展开规模化复制。
祝骏对此表示,“1家、10家、100家店要做的事情在我看来是一样的,无非是多一些店长。让店长服务好每天所有的顾客,倾听好顾客声音,把全渠道的反馈记下来不断的改进,把每家店经营好。”
围绕10分钟步行生活圈布局是第二个决策点。沃尔玛认为,很多时候做决策需要抛开纯商业角度来思考问题,选择从顾客角度出发。比如说如果以零售商的身份来考虑选址,就会去想社区店要不要靠近大店形成网络效应,有大店可能协同作用好一点。
但是它不是必选项。从顾客的角度考虑逛社区店是为了实现“即时需求”,离家更近,这是关键,离顾客近是选址的唯一指标,离不离大店近这个不重要。“10分钟步行”能够达到才更重要。
“如果对面是宽20米的马路,直线距离大概在500米,看上去很近,但实际上顾客是不过来的,步行不止10分钟。”祝骏解释称。围绕这一选址原则,沃尔玛计划以500平米的主力店型灵活进入顾客社区。如果需求更大,可能也会像宝安店一样开到800平。
总而言之,沃尔玛是以观察到的顾客需求为导向,而非零售商运营需求做决策。
未来,社区店会围绕日常生活场景框架提升茶叶、潮玩、家居用品、宠物食品、悦己消费等品类,加大提升商品力;同时,沃尔玛也会通过门店改造和全渠道建设投入,通过优化商品、体验感来重塑沃尔玛品牌,直至成为顾客的全渠道购物首选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