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空调圈子里的那些事儿,总绕不开格力、美的、海尔这几家巨头,但还有个名字一度挺响亮的,就是志高空调和它的创始人李兴浩。很多人可能现在不太记得了,可在十多年前,这家伙可是空调江湖里的一号人物,从街头小修理工起步,靠着点胆子和人脉,硬是把志高推到行业前三的位置。结果呢?巅峰时候放话要造全世界最好的空调,还公开怼董明珠,说自己贡献不比她小,转眼间公司巨亏14亿,他本人也成了老赖,甚至2023年还因为挪用资金被公安控制。这事儿听着像小说,可全是真事儿,搁谁身上都得感慨一句,商场如战场,野心大了容易翻车。
![]()
李兴浩这人,1964年出生在广东南海一个普通村子,早年没啥背景,就靠自己折腾。80年代初,他先是推着小车卖冰棍啥的,混口饭吃。1987年左右,转行开酒楼,顺带学空调维修,那时候家电刚普及,村里饭馆空调坏了没人会修,他瞅准机会,1989年正式办起制冷维修点。起步阶段,他主打当天上门、修不好不收费的规矩,这在当时挺接地气的,慢慢攒下点口碑。
1993年10月,他和一个台商合资,各出600万,在家乡建厂,他占51%的股,次年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就投产了。刚开始挺顺利的,可没想到投产没多久,就撞上科龙这些大厂的价格战,空调价位直降上千块,志高头一年只卖出几千台,基本是赔钱赚吆喝。更糟的是,台商一看不对劲,直接卷钱和技术人跑了,公司账户还被法院冻结。
![]()
这时候李兴浩的运气来了,他没钱,但有脸面。凭着过去从不拖欠货款的信用,他去供应商那儿写下800万的白条,继续拿货。这张白条成了志高活下去的命根子,也让他在圈里出了名。之后几年,他没去大城市抢饭碗,而是专攻三四线乡镇市场,用低价和终身免费维修的承诺切入。摆地摊、发传单啥的都干,强调性价比高,慢慢销量起来了。1996年突破万台,2004年年销量冲到280万台,营收超10亿。那时候志高员工上千人,工厂天天加班,市场份额稳稳的。
![]()
转折点在2009年,那年家电下乡和节能补贴政策一出,李兴浩押对了宝,主推高能效空调,销量大爆,同年志高控股在香港上市,他身家直接飙到18亿港元。营收9.4亿,第一次超过格力和美的,行业排名前三稳了。这时候李兴浩牛气冲天,在媒体上公开叫板董明珠,说自己对行业的贡献一点不比她少,还放话要造世界上最好的空调,十年内做到千亿规模。听起来挺有气势的,他甚至挖来成龙做代言,签了十年长约,广告词还模仿格力的,试图用明星效应拉销量。说实话,那几年志高确实风头正劲,代理商到处开店,货车拉着空调满世界跑,大家都觉得这空调大王要上天了。
![]()
可好景不长,问题其实早埋下了。志高靠低价和渠道起家,但核心技术一直没跟上。2013年研发费用只占销售额的0.85%,格力有五千人的研发团队,美的每年砸近百亿进去,志高呢?基本还是组装旧款,创新少。政策风向一变,2011年节能补贴退坡,市场从低价转向技术竞争,奥克斯转电商,格力美的死磕变频和智能,志高却没啥硬货,手里就剩陈旧模式和一堆线下代理。产品开始出岔子,噪音大、漏水、自燃隐患啥的,投诉平台上黑猫榜单志高常客。以前的终身保修承诺,本来是卖点,现在成了负担,维修成本高,消费者信任一点点丢。
![]()
李兴浩本人也开始飘了,野心从空调转到建帝国。上市后他疯狂扩张副业,入股建筑公司、投传媒、金融地产和小额贷款,这些领域他压根不熟,分散了精力,还带来一堆亏损。空调主业没人管,技术研发彻底搁一边,他公开嘲讽格力只会打广告,自己却一边挖人一边低价甩卖。结果2014年、2015年连续亏钱,2015年他看不对劲,高调复出,喊出五年千亿的口号。可复出后的招数更狠,大砍部门,推行全员销售,连研发和行政都得背卖空调指标。为了压成本,采购廉价零件,偷工减料成常态,产品故障率直线上升,市场口碑崩盘。2016年净亏6.9亿,员工从上万缩到几千,裁员潮一来,士气低迷。
![]()
这之后雪上加霜,2018年又亏4.8亿,公司开始贱卖土地资产,拍卖一波接一波,可窟窿越来越大。2019年营收33.97亿,同比降62.96%,亏损创纪录的14.08亿。那年股权转让、求生各种招都使了,但没用,2021年底因为没披露中报年报,退市程序启动,2022年4月4日正式从香港股市摘牌。志高这块牌子,从行业前三凉到市占率不足0.2%,基本出局了。李兴浩个人也栽了,2020年因为4000万欠款,被法院列为失信执行人,老赖名单上挂着,名下房产土地全变卖,还填不上坑。法院执行书一签,限制高消费,出行买票都得低头。
更狠的还在后头,2023年8月,李兴浩涉嫌挪用深装总建设集团资金约4亿,被公安控制。这事儿得从头说,他退出志高经营后,转战深装总当董事长,2018到2019年期间,拆借挪用公司钱,逾期不还,直接断了资金链。深装总股东内斗严重,他被指是罪魁祸首,罢免议案飞来飞去,公司连工资都发不出。警方介入后,他被控制,女婿出面处理案情,但到现在2025年9月,还没啥好消息。深装总这家老牌企业,本来挺稳的,结果因为这些事儿,陷入宫斗漩涡,业务停摆,员工人心散。
志高退市后,试着转型,2021年左右新增医疗器械产销,工厂线改产设备啥的,想求新生。可效果一般,官司缠身,债务压顶,翻身难。2024年欧盟停修含氟空调的政策一出,旧库存更难卖,志高这时候基本边缘化了。李兴浩本人,头发花白,神情憔悴,从18亿富豪到失信被控,落差大得让人唏嘘。但话说回来,他那些决策,压根没考虑长远,员工苦哈哈,供应商血本无归,消费者买了坑货,这责任跑不了。空调圈现在是格力美的海尔三足鼎立,新玩家想挤进来,得有硬技术才行,志高这教训,够行业喝一壶的。
这故事也提醒大家,创业别太飘,起步时接地气的招数管用,可规模大了,就得转向专业。像李兴浩,早年白条救命那是高光,可后来信用透支,产品烂尾,承诺空响,全砸自己脚。董明珠那套,营销加研发,双管齐下,才是王道。志高要是多投点钱在实验室,少点在地产贷款上,说不定还能争口气。现在呢?公司苟延残喘,他本人案子没完,未来咋样,谁知道。但商场上,栽了就栽了,爬不起来也正常,关键是别拖累别人。这事儿搁你身上,会怎么选?反正我看多了,就觉得稳扎稳打,才是长久之道。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