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金风拂庭芳,老友聚如光》一文,以细腻笔触描摹金秋老友相聚的暖人场景,更透过这场相聚,展现出一群长者“退职不退热忱”的生命姿态。他们或执笔为文、或醉心书画、或投身社区文化,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价值的坚守,熔铸进退休后的岁月里。老友相聚的笑语中,既有光阴沉淀的情谊,更有“生命永远向上”的蓬勃力量——这份力量,让“退职”成了“转场再出发”的新起点,也让友谊在彼此见证“热爱永不谢幕”的过程里,愈发璀璨如光。读罢,不禁为这份岁月酿就的温情与热忱而动容,更懂了:生命的精彩,从不限定年龄与阶段,心有光处,皆是盛景。
![]()
金风拂庭芳,老友聚如光
明渊庆泽
金秋的风卷着桂子的甜香,掠过窗棂时,恰好掀动了客厅里悬着的素色纱帘。第一双熟悉的手掌叩响门环,屋里的笑声便再也没停下——老友们从济南、泰安、青岛赶来,鬓角或许染了霜,眼角的褶皱里却盛着比年轻时更透亮的欢喜。
![]()
一、相聚:岁月酿出的情,鲜活如初见
这是一场不必刻意约定的相聚,却像提前写好的诗行:刘老师抱着刚出刊的文集进门,油墨香里还夹着“退职后仍笔耕不辍”的执着;周大哥提着亲手酿的米酒,陶罐上系的红绳沾着清晨草叶的露;孟先生把孙辈画的“爷爷奶奶聚会图”铺在桌上,稚嫩笔触里藏着老人们絮絮叨叨讲了无数遍的幸福。
周庆利先生填《沁园春·贺友人喜聚》,字句刚落进耳,便惹得满堂人拍膝赞叹。“金秋气爽,老友喜聚,笑语盈堂”,从不是虚写——和先生说到“退休后学书画”,指尖还留着青田石打磨出的细粉;刘先生晃着印着“志在千里”的保温杯笑“现在天天去社区教书法”,那四个字正是他自己刻的;张先生提起“把老街坊故事排成话剧”,眼睛亮得像当年站在讲台上诉说理想的模样。“感各位莅临,不胜荣光”的谢语里,藏的是“你来了,我便觉得这日子格外亮堂”的真心。
![]()
二、热忱:退职不是谢幕,是转场再出发
词里“退志犹存,丹心未改,妙笔生花绘锦章”,道尽了这群老友的生命状态。张先生退休后成了“社区故事家”,把老街坊“在泥泞里种希望”的往事写成话剧,让年轻人摸着舞台道具感叹“原来祖辈的青春这么燃”;老孟迷上摄影,背着相机跑遍齐鲁大地,镜头里的泰山落日、黄河麦田,成了朋友圈里最暖的风景,还有年轻人追着他问“怎么把平凡日子拍得像诗”;周庆利先生自己,也在诗词与文章里继续耕耘,把老友相聚的暖、生命向上的劲,都熔进了字里行间。
他们从不是“只念过往”的长者,而是把“退职”活成了“转场”:从前在岗位上为事业燃灯,如今在生活里为热爱续火。“更莳花怒放,再谱新章”,是他们亲手给生命续上的新章节——没有什么比“六十岁学书画”“七十岁排话剧”更能证明:年龄从不是停止追求的借口,心若热忱,岁月永远有新的精彩可写。
![]()
三、祝愿:碰杯时,碰的是生命的光
相聚的桌前,米酒的醇香混着瓜果的清甜。有人念起“今朝共话友情,愿岁岁安康福满堂”,话音未落,就被“祝各位万顺,常添喜乐”的接话逗得笑出了泪。碰杯时,玻璃杯相击的脆响里,不仅有对彼此“身心强健,永沐霞光”的祈愿,更有“即便头发白了,我们还能这样笑着聚在一起”的笃定。
“同举杯,待下次把酒,再话辉煌”——这“辉煌”,早已不是职场上的勋章,而是“我又学会了新的书画技法”“我的话剧在社区演了十场”“孙子说我拍的照片能当手机壁纸”的细碎幸福。老友相聚的意义,也从“忆当年”彻底变成了“晒今朝”:在分享彼此“退而不休”的热忱里,大家把生命的火光越拨越亮,仿佛在说“你看,我们的人生,下半场也很精彩”。
金风穿堂而过,卷着笑声与词句,落在每个人心上。原来真正的友谊,从不是被岁月风干的回忆,而是彼此见证着“老去”的同时,又共同奔赴着“新生”;真正的人生,从没有“谢幕”的时刻,只要心还滚烫,每一段时光都能写成“再谱新章”的诗。这一场金秋之聚,聚的是老友,燃的是生命永远向上的光。
![]()
![]()
附:《沁园春·贺友人喜聚》
周庆利
金秋气爽,老友喜聚,笑语盈堂。
感各位莅临,不胜荣光;高兴万分,谢语绵长。
退志犹存,丹心未改,妙笔生花绘锦章。
传薪火,更莳花怒放,再谱新章。
今朝共话友情,愿岁岁安康福满堂。
祝各位万顺,常添喜乐;身心强健,永沐霞光。
此时情浓,开怀畅饮,同赏春风满庭芳。
同举杯,待下次把酒,再话辉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