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上午,金山区2025年全国农民画精品展览在金山区博物馆拉开帷幕。活动以“展现新时代乡土文化活力、推动农民画创新发展”为核心,通过精品展览、街镇巡展、公共教育三大板块,让民间艺术瑰宝与市民游客近距离对话,进一步擦亮“上海湾区 如画金山”文旅品牌。
今年盛夏,金山区在中华艺术宫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乡土绘画(农民画)作品展览”,展出作品544幅,接待观众54.6万人次。此次展览,作为“首届中国乡土绘画(农民画)作品展览”的延续与升华,经过专家严格评审,84幅来自全国各省市现代民间绘画画乡的精品画作将先后在金山区博物馆、金山区文化馆、金山文联文艺之家集中亮相,既有展现江南水乡春耕秋收的细腻笔触,也有描绘西北村落民俗风情的浓郁色彩,全面呈现农民画的多元风貌与时代风采。
本次展览特别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节律为脉络,分为四大板块。“春之生”板块,捕捉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萌动与希望,描绘播种时节辛勤劳作的身影和对一年光景的美好期许;“夏之长”板块,展现阳光雨露滋养下稼穑蓬勃生长的旺盛生命力,记录乡村振兴中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与丰富多彩的民俗生活;“秋之收”板块,礼赞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的丰收喜悦,折射出农业发展、农村富裕带来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冬之藏”板块,则蕴含休养生息、阖家团圆的宁静温馨,体现了顺应天时、沉淀积累的古老智慧与对和谐生活的美好祝愿。
一幅幅色彩明艳、笔触鲜活的作品,瞬间将观众带入大江南北的乡情现场:广西的《春寨》以细腻笔触勾勒壮族村寨景致,村民或在庭院里围坐闲谈,或沿着青石板路悠然散步;四川的《欢乐藏万年》则用浓烈饱满的色彩,定格藏族传统年俗的热闹场景,身着彩色盛装的人们合着音乐起舞,民族韵味十足。其中,金山农民画代表性作品格外吸睛,用质朴笔触勾勒生活百态。张新英的《恬静农家》以明快色调还原农家日常:院中土鸡低头啄食,猫狗趴在门槛旁守着家门,屋顶晾晒着金黄玉米与新鲜果蔬,每一处细节都透着浓浓的生活烟火气;朱永金的《满载而归》聚焦渔民丰收时刻,银鳞闪烁的鱼群、饱满肥硕的海产堆满鱼舱,将丰收的喜悦传递给每一位观者。
“你看我这幅《非遗市集》,米糕摊位冒着热气、扎染布挂出斑斓色彩、黑陶摆件透着质朴纹路,一个个金山非遗摊位紧紧挨着,满是热闹劲儿。”从事金山农民画创作的青年画家朱喜指着自己的作品感慨道,“我把这些非遗技艺场景画进画里,就是想让大家直观看到非遗在生活里的样子,让这份热闹与传承能被更多人记住。”
除精品展外,9月至11月期间,主办方还精选部分画作,结合金山农民画部分经典作品,在全区各街镇(高新区)、文旅景点、城市商圈及非遗传习点开展巡回展出。“我们把展览搬到市民家门口、游客打卡地,就是想让农民画从‘展厅’走进‘生活’。”金山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在采访中表示,“比如在枫泾古镇、乐高爱琴海·缤纷里、吕巷水果公园等景点设置展区,游客既能欣赏水乡风光,又能感受民间艺术,让‘如画金山’既有颜值、更有内涵。”
公共教育活动则为不同群体搭建起深度参与的平台。活动期间,将邀请全国农民画专家、传承人开展交流研讨,分享创作心得与文化传承经验;6场艺术导赏活动将带领市民“读懂”农民画里的乡土符号与文化寓意;此外,通过网络招募的爱好者、亲子家庭及中小学生,还将参与6场农民画绘制体验,在传承人指导下勾勒金山田园、民俗元素,亲身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第一次近距离看农民画,没想到能把农村生活画得这么生动。”现场观展的市民李女士带着孩子满心期待,“准备报名体验活动,让孩子也试试用画笔描绘家乡,这比书本里的知识更鲜活。”
此次全国农民画精品展示交流活动,既是全国民间艺术的一次集中对话,更是金山区传承乡土文化、推动文旅融合的重要实践。通过系列活动,不仅让更多人感受农民画的艺术价值与时代意义,更将进一步激发社会对乡土文化的关注与热爱,为金山农民画的创新发展注入新活力,为“上海湾区”建设增添文化亮色。
原标题:《一笔一画,全是乡味!金山农民画邀你免费看遍全国的“烟火气”》
栏目主编:唐玮婕 图片来源:李轶群
来源:作者:文汇报 商慧 通讯员 胡兰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