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特斯拉太难了。”
“我一度认为这个社会没有公平公正了,我太渺小了。”
这是判决下达后,《电动汽车观察家》与张亚周沟通时,她发出的感叹。
2025年9月16日,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就张女士诉特斯拉汽车销售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等买卖合同纠纷一案作出判决,认定特斯拉作为经营者应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责令其向张女士提供事故前三十分钟的完整行车数据。
这是她与特斯拉多起纠纷中,目前唯一获得一审法院支持的判决。
资料来源:淡水里的珊瑚(张亚周)新浪微博截图
上次的败诉就在2个月前。
7月,上海市二中院对特斯拉诉张亚周名誉权纠纷案作出二审判决,维持原判。上诉人(原审被告)张亚周因在2021年上海车展站在特斯拉车顶维权,被认定侵犯特斯拉名誉权,需向特斯拉赔礼道歉并赔偿17万元。
而本次胜诉,张亚周赢得了什么呢?
01
更“完整”的数据
张亚周要的是“完整”数据,关于一起事故的数据。
2021年2月21日,张亚周的父亲驾驶特斯拉Model 3(参数丨图片)在河南安阳市发生追尾事故,交警对此事故认定原因是“未保持安全车距”,当时张亚周接受了这一认定,但同时认为导致车辆事故的缘由是“刹车失灵”。
为了查明事故真相,张亚周自2021年2月25日起,开始向特斯拉请求提供事故发生前30分钟的车辆数据,未果。
随后,张亚周多次向市场监管局投诉特斯拉索要数据,同样没有成功。不断“维权”的张亚周,终于在2021年上海车展,站上特斯拉车顶“维权”,而将此事闹得天下皆知。张亚周也付出了被拘留以及后续被特斯拉追究名誉侵权的代价。
2021年4月21日,郑州市郑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责令特斯拉汽车销售服务(郑州)有限公司无条件向张亚周提供该车发生事故前半小时完整行车数据。
迫于压力,特斯拉方面向张亚周提供了事发半小时之前的数据。
但与加拿大消费者获取的特斯拉行车数据相比后,张亚周和其律师周玥认为,该数据存在明显缺失。因此,他们就数据问题将特斯拉起诉至北京大兴法院。
目前处于一审判决尚未生效阶段。
就一审判决而言,张亚周达成核心诉求——事故前30分钟完整数据。
“完整”如何定义呢?
在特斯拉已经提交给张亚周的数据中,已经包含1.时间;2.车架号;3.车速;4.制动踏板物理性移动信号;5.制动主缸压力;6.ABS作动信号;7.加速踏板位置;8.方向盘转向角;9.碰撞检测信号,其中包含了RCM唤醒事件;10.AEB作动信号;11.前撞预警作动信号。
但张亚周的诉求是,包括但不限于车辆车架号、日期时间、档位、车辆速度、后驱动电机转速、PT_DIS_MOTORRPM、加速踏板位置%、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A%、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B%、最大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A%、后驱动电机扭矩、方向盘转角传感器度数、驾驶员刹车踏板运用、制动运用、稳定控制状态、巡航控制状态、巡航控制设定速度、AEB系统状态、自动转向状态、自动转向手部检测、驾驶员安全带锁扣状态、RCM唤醒事件、前部碰撞、告警项、制动主缸压、ABS状态。
一审法院对数据做了分类处理,第一类是特斯拉已经提交的(尽管张亚周不认同其完整性和真实性);第二类是特斯拉确认存在数据,但没有必要提供给张亚周的,比如档位、后电机转速、扭矩等等;第三类是特斯拉否认存在这些数据的,比如PT_DIS_MOTORRPM、加速踏板位置%、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A%、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B%等等。
一审判决书判决意见称,特斯拉北京公司自认仍存在部分数据如后驱动电机转速、后驱动电机扭矩、稳定控制状态等未向张亚周提供,虽然特斯拉公司认为此类数据与交通事故无关,但在消费者要求提供完整行车数据时,特斯拉公司作为经营者,依法应当提供完整的行车数据。
由此判断,至少第二类数据,特斯拉需要补充提供给张亚周。
而这部分新增数据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判断当初事故发生的原因?尚难评估。
02
张亚周还告了市场监管总局
除了这起案件,张亚周还有一起和特斯拉相关、起诉市场监管总局行政复议案,二审庭审完毕还未宣判。
行政复议案件源于2023年5月,特斯拉的一起召回。这起召回涉及超过110万辆在中国市场销售的进口和国产车型,其中包括张亚周父亲所驾驶的车辆。
张亚周希望知道特斯拉召回事件涉及的更详细的信息,判断是否包含当年车辆事故的相关线索。
为此,2024年8月6日,张亚周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市场监管总局)申请特斯拉2023年5月12日这起车辆召回有关信息公开。
市场监管总局很快答复了张亚周的申请,不过给出的文件有多处涂抹,信息不完全。
资料来源:淡水里的珊瑚(张亚周)新浪微博截图
2024年9月,张亚周向市场监管总局申请复议,要求公开未公开数据。
同年10月,市场监管总局做出复议决定书,认为申请公开的信息涉及第三方,第三方认为不予公开和部分公开的决定,给出答复,并说明理由,并无不当。
2025年4月,张亚周就政府信息公开及行政复议一案,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起诉了市场监管总局。一审张亚周败诉。
2025年6月12日,张亚周就政府信息公开及行政复议一案,上诉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目前二审庭审完毕,但尚未宣判。
03
有何意义?
回到数据案,特斯拉目前没有对此有公开表态。
一位接近特斯拉的人士表示,其实张亚周始终可以通过读取EDR(汽车事件数据记录系统)来获取数据。一审法庭也在判决书中明确,“此类数据可由第三方直接提取、转译数据并呈现相应报告,即可在没有特斯拉的参与下、不借助特斯拉网络环境及设备前提下由第三方独立完成。”
但张亚周对此称:我方不清楚该类数据的具体保存位置,对提取过程等也不了解;在多方见证下提取的该类数据我认可,如果只能由特斯拉后台翻译解读不符合程序正义。
本质而言,张亚周一方对特斯拉的EDR是否还能忠实记录数据,已无信任度。
张亚周数据案的代理律师周玥表示,这只是一审判决,目前还不知道特斯拉会不会上诉,先要等足15天上诉期。
如果特斯拉不提起上诉,原则上25天内,张亚周就可以获得数据。
对于后续动作,张亚周表示,他们拿到完整数据后,申请司法鉴定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然后再接着产品质量案的诉讼。
对于张亚周,舆论不乏争议。但毋庸置疑的是,张亚周近乎偏执追寻特斯拉是否在其遭遇的事故中存在责任。在她公布此案一审判决结果的微博后面,也不乏鼓励、赞叹的评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