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上海,初秋的凉意未能驱散鸿蒙智行用户中心里的热度。下午三点,位于普陀区的一家门店内,三拨顾客正围着展车仔细询问,销售人员小王刚送走一组看车家庭,额头上还带着细密的汗珠。
这是尚界H5展车到店的第三天,而从早上8:30到此时,前来看车的顾客几乎没有断过,销售们步伐匆忙,语速快而清晰,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克制的兴奋。
“我们门店八月下旬才正式开业,目前小订累计已有60多台,仅我个人手上就握着十几个订单。”一位销售这样告诉我。他嗓音略显沙哑,白色衬衫的领口被汗水微微浸湿。不远处,另一位销售正小跑着为刚刚进店的客户取冰镇饮料。
这里是上汽与华为联合打造的“尚界”品牌首款车型——H5的预售现场。
没有铺天盖地的广告轰炸,没有明星站台的喧嚣造势,甚至在最终售价都尚未公布的情况下,仅凭一轮预售,官方宣布订单突破8万台。而根据一线销售的判断,“实际小订数量现在可能已经突破10万(最新数据,9月15日官方确认订单已破10万台),这还没有计算上市前最后几天的冲刺。”
那么,尚界H5,是否真能成为上汽重整旗鼓、重回主流战场的关键转折点?
“9点下班算早的”
“最近这些天,我们几乎没在晚上八点前下过班,能九点走已经算早的。”在汶水路鸿蒙智行用户中心,一名销售如是说。
正常情况下,传统4S店通常在五点半左右闭店歇业,但自从尚界H5开启预售并陆续到车,加班已成常态。有些销售甚至持续接待到晚上十点——“很多客户下班晚,吃完饭举家来看车,我们既然做服务,就要耐心接待完。”
这种高强度的工作节奏并非孤例。澄浏公路、吴中路、世纪(参数丨图片)公园等多家鸿蒙智行合作门店反馈出高度一致的状况:尚界H5是近期到店率、咨询量和下订数量最高的车型。
一家于今年2月刚刚获授权开业的用户中心透露,他们目前总订单量已接近150台,尚界H5占比最高。该店近20名销售按品牌分组作业,尚界组目前仅配置4人,“正因为老板对H5的销量预期极高,目前正在紧急扩招,计划将尚界销售团队扩充至12人左右。”
这种分组专业化销售的模式,也源于鸿蒙智行旗下品牌与车型日趋丰富,销售已难以全面掌握所有产品,必须通过分组实现深度培训和精准营销。
小订金额虽不高,仅为1000元,却显示出强烈的消费意向。销售反馈,“70%-80%的客户直接选择MAX版本,而其中约90%选择纯电版本。”
也就是说,绝大多数消费者实则是冲华为ADS 4.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而来——以往这套系统仅装配于售价25万元以上的车型,而如今可能以低于20万元的价格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种“技术下沉”策略显著降低了用户体验顶尖智能驾驶的门槛,也成为尚界H5最强的竞争力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订单并不完全依赖线下自然到店。
不少销售坦言,由于部分门店新开,地理位置和知名度尚未完全打开,有相当部分订单来自于系统的线上派单。但即便如此,每位尚界销售手上仍平均保持10-20个跟进客户,市场热度可见一斑。
谁在选择尚界H5?
“这车能这么火,说白了,大多数人就是冲着华为来的。”在访谈中,多位销售不约而同地强调了华为技术加持的决定性影响。
MAX版本所搭载的192线激光雷达、前一后二4D毫米波雷达、11个摄像头以及华为乾崑ADS 4.0智能驾驶系统,构成了一套在20万元以内价位几乎无竞品可匹敌的硬核配置。
以往,华为高阶智驾往往与25万元以上的车型绑定,而如今价格门槛大幅下探,击中了许多科技偏好型用户的“痛点”。
但从更深层的消费动机来看,并不仅限于技术领先,以家庭为单位的增换购群体是下订的绝对主力。这部分消费者年龄多集中在30-40岁之间,他们中的很多人已有过用车经验,此前多驾驶合资品牌车型,如大众、丰田、本田等B级车,也不乏宝马3系、奥迪A4、奔驰C级等豪华品牌车主。
销售遇到了不少这样的案例:家里已有一台问界M9,体验良好,再为妻子添置一台尚界H5用作日常通勤;或是原先驾驶奥迪A4、宝马3系的车主,打算换购一台纯电车型尝试新的用车方式。这类用户往往更理性,注重实用性与品牌口碑,且对智能化体验有明确需求。
“首购用户比例相对较低,多以35岁以下年轻人为主”,他们更看重智能座舱的流畅体验和智能辅助驾驶的前沿能力。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子女为父母购车”正逐渐增多——智能汽车不再只是年轻人的玩具,也开始进入中老年的日常生活,他们同样希望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捷与安全。
在对比车型时,许多客户也参考了比亚迪宋PLUS、宋L和小鹏G6等车型。但最终倾向选择尚界H5的原因,除华为智驾的显著吸引力外,还包括更具优势的车内空间、实用性强且支持电吸开启的前备箱,以及上汽传统制造体系所带来的品质信任感。
“如果正式售价能比预售价再低一些,转化率估计能超过50%”,一位销售如此判断。尚界H5精准切入主流家庭用户的核心痛点:既要足够“智能”,又要足够“实用”,同时还要有吸引力的价格。
尚界成,则上汽成?
尚界H5的预售火爆,不仅仅意味着单一车型的成功,更可能成为上汽集团在智能电动时代重新掌握话语权的一个转折信号。其背后,是上汽正在推进的一场涵盖研发、制造与品牌重塑的全面转型。
过去几年,上汽自主品牌面临销量滑坡与品牌老化的双重压力。虽然在新能源领域布局较早,但始终缺乏具有广泛市场影响力与用户认知度的爆款车型。与华为的合作,恰恰补上了最关键的两块短板:智能座舱与自动驾驶。
“上汽的造车底蕴是扎实的——车身结构、悬挂调校、安全标准,都延续了传统大厂的严谨。弱项一直在于软件体验和智能驾驶能力,”一位销售如此评价,“而华为最擅长的,正是这些。”
与华为的合作,补上了最关键的智能短板,但上汽的变革远不止于“华为赋能”,更深层的变化发生在组织与战略层面。上汽正从一家传统汽车制造商,向“用户导向+科技驱动”的新型车企转变。
上汽近年来大幅加强了软件自研团队规模,并在上海、南京等地设立智能驾驶专项实验室,与华为的合作并未影响其布局全栈能力的决心。这种“双路径并行”的策略,既借力外部顶尖技术,也筑牢自身研发护城河,显示出上汽对智能汽车本质的重新理解。
另一方面,上汽没有将全部筹码押注在单一品牌。从智己的“高端科技”到飞凡的“大众智能”,再到“尚界”主打的“国民智驾”,上汽正试图通过多品牌矩阵覆盖不同细分市场,形成战略协同。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品牌并非孤立运作,而是共享上汽最新的纯电平台、供应链体系和制造标准,在发挥灵活性的同时,也控制住了研发与生产成本。
正如IBM前首席执行官路易斯·郭士纳在《谁说大象不能跳舞》一书中所说:“大象不仅要学会转身,还要学会跳舞。”
(注:上世纪90年代的IBM就如同此前的上汽集团一样,面临着“大象转身”的困境,而路易斯·郭士纳上任后,通过一系列改革,推动IBM向软件服务转型,并让IBM顺利走出困境。)
而在上汽主动掀起的这场变革中,尚界H5可谓举足轻重。对于上汽而言,只要尚界H5能够成功,将给上汽的改革带来更多底气和时间窗口。而从新车新技术走访调查的情况来看,上汽与华为合作的这步棋,无疑是走对了。
有销售预测,尚界H5的稳态月销量有望达到2-3万台。“超过问界M5几无悬念,与比亚迪宋PLUS等同级畅销车型正面竞争,也具备较强的颠覆潜力。”
更重要的是,尚界H5或许只是一个开始。据了解,上汽与华为的合作并不限于单一车型,后续还将推出更多搭载华为智能解决方案的产品。而在集团整体战略中,上汽也明确提出将把“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共享化”作为新一轮发展的核心方向,从组织、技术、品牌等多个维度全面推动转型。
上汽与华为的合作能否持续成功,尚需时间检验。后续供应链的稳定性、车辆交付后的用户口碑、售后服务体系的适配性、后续车型的迭代速度,都是摆在双方面前的现实考题。
但不可否认的是,尚界H5已经证明,传统车企的制造经验与科技企业的创新能力相结合,能够爆发出惊人的市场能量。
随着尚界H5本月下旬正式上市日期的临近,这款车型的市场表现将进入新的阶段。它能否持续预售期的热度,成为长期畅销的“爆款”车型?它能否推动上汽实现销量回升,重回行业巅峰?这些问题的答案,需要时间和市场来给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