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报道,美国犹他州的一场大学演讲,本来该是一次平常的政治巡回,却因为枪声彻底改变了局势。查理·柯克,这位年仅31岁的保守派活动人士,特朗普阵营里的新生代旗帜人物,在舞台中央倒下。子弹射中他的脖子,鲜血淌出,全场三千多人瞬间乱成一团。柯克不仅仅是一个右翼舆论领袖,他还是“美国转折点”的创始人之一,帮助特朗普在年轻人和少数族裔中赢得了不少票源。他的死让整个美国政治生态骤然失衡。
枪手泰勒·罗宾逊的身份一度让外界错愕。他出身中产家庭,学业优异,就读工程学院,接受过专业枪械训练,按理说与极端主义毫无关系。更令人意外的是,他并不是所谓的“左翼激进分子”,而是另类右翼组织的一员,这些人反而敌视柯克这种主流保守派,把他视作“建制派的看门人”。换句话说,这一枪不是来自外部对立阵营,而是右翼内部的激进派对温和派的清算。正因如此,特朗普团队才陷入了极度尴尬的处境。
![]()
为了掩盖尴尬,MAGA不得不重塑叙事。柯克的身份被迅速拔高,从一个活动人士变成了“MAGA的马丁·路德·金”。特朗普下令全美降半旗,副总统万斯亲自抬棺,甚至放话要追授总统自由勋章。这种超规格的安排,明显是在“造神”。在叙事上,凶手的真实政治身份被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对“激进左翼”的全盘指责。特朗普在白宫讲话里怒斥“左翼疯子”,称他们“直接导致了恐怖主义”,把美国的撕裂归咎于民主党支持者和进步派。
随之而来的,是一场席卷全美的举报运动。保守派人士建立了专门的网站,收集对柯克之死发出嘲讽或轻描淡写评论的网民信息,姓名、照片、工作单位一览无余。据统计,这个网站短时间内收到了近三万份举报。接下来,解雇和清算的浪潮扑面而来。NFL一名员工因为发帖调侃被开除,DC漫画公司取消了一位作者的连载,一名加州教授仅仅因为发了个讽刺表情包就丢掉了教职。甚至一家办公用品零售商的员工,只因拒绝打印柯克的纪念海报,也被公司解雇。
这种操作让人想起冷战时期的麦卡锡主义。只不过当年针对的是少数“红色嫌疑人”,而现在几乎是半个国家。“大举报—大解雇—大驱逐”正在形成链条。五角大楼被要求清查军人社交媒体账号,凡是对柯克之死发表不敬言论的,一律开除。国务院直接放话:凡是外国人在社交平台“为柯克之死叫好”,立刻吊销签证,拒绝入境,甚至驱逐出境。这把火延烧到华人圈,美籍评论员章家敦开始举报嘲笑柯克的高华和润人,社群内部互相撕咬,顺势变成了一场报复狂欢。
![]()
事情不止停留在美国。墨西哥国会工作人员、英国牛津大学辩论会候任主席,都因为对柯克事件的评论被迫辞职或遭处分。伦敦爆发近几十年来最大规模的极右翼反移民集会,人数高达十五万。马斯克甚至通过视频演讲“参战”,他一边指责所谓的“左翼觉醒病毒”,一边警告“暴力即将来临”,还鼓动英国必须更换政府,不能等到下次大选。这种言论把柯克事件从单纯的美国国内政治事件,推向了国际右翼运动的号角。
问题在于,这样的举报运动并没有让美国更加团结,反而让人心惶惶。保守派原本最强调的价值就是“言论自由”。在过去半个世纪,捍卫言论自由几乎是共和党的标志性立场。但现在情况完全反转。任何一句嘲讽柯克的言论,都可能毁掉一个人的职业和未来。法律界人士已经警告,这种做法违宪,正在制造“寒蝉效应”。一个以言论自由为傲的国家,突然开始像审查机器一样运转,这是最深层的讽刺。
![]()
这才是特朗普最担忧的局面。表面上,他借柯克之死凝聚右翼阵营,把矛头指向左翼,但实际上,右翼内部的激进与温和裂痕正在加大。如果更多像泰勒这样的“另类右翼”继续对主流派发起暴力攻击,MAGA运动的根基就会被掏空。特朗普为了转移矛盾,不得不把注意力转向清算“嘲笑者”,用造神与斗争来掩盖右翼内部的危机。可这种策略只会让美国社会的撕裂更加不可逆转。
犹他州长考克斯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了一句让人心惊的话:“我们的国家已经垮了。”这并非危言耸听。美国的政治分歧已经不再是政策争论,而是赤裸裸的身份对立。对方不再被视为同胞,而是敌人。当这种认知扎根,政治冲突就迟早会变成暴力。柯克之死,很可能成为一个转折点,它标志着政治暴力将被常态化,社会清洗将被制度化,而内战的路径,已经清晰到让人不寒而栗。这一次,美国人面对的不是外敌,而是自己撕裂的镜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