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的 “东方之珠”,怎么处处是坎儿?
网友炸了:这些糟心事我们都遇过!
都什么年代了语言也要分“三六九等”?
小刘作为一名百万粉丝的旅行博主,一个人去过50多个地方,见过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也习惯了在旅途中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但让她没想到的是,在国外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还没遇见什么以为,结果到了“自己家”却受到了歧视。
直到小刘分享了自己在香港的所见所闻,网友也实在忍不住吐槽说“难以想象。”
小刘的香港之旅从飞机上就埋下了伏笔。
当她拿出在日本机场买的饭团准备垫垫肚子时,空乘人员走过来轻声却坚定地说:“不好意思,这里不能吃外带食物。” 经常出国的小刘愣了一下 —— 过去在几十个国家的航班上从没遇到过这种规定,更让她费解的是,前排乘客正在吃的香港本地品牌三明治却没人干涉。
下了飞机打车,司机师傅的话更让她摸不着头脑:“下次你们内地人最好在机场酒店门口等车,不然要多付停车费的。” 可小刘明明记得打车软件上显示的费用已经包含了所有附加费。
真正的冲突发生在街角的水果摊。看着红彤彤的桃子,小刘刚伸手想挑两个,就被摊主大爷一把拦住:“不用挑,50 块 4 个,要就拿走!” 她仔细一看,四个桃子里有一个明显烂了个洞,便小声说:“大爷,这个坏了能换一个吗?”
对方立刻瞪起眼睛:“一点点烂怕什么?又不是不能吃!” 争执半天终于换了个好的,付钱时小刘发现只有支付宝二维码,顺口问了句 “能微信支付吗?”,大爷直接夺过水果袋骂道:“事真多!内地人就是麻烦!”
这还只是开始。
在茶餐厅吃饭时,她咬到一块硬塑料,叫来老板理论,对方先是说 “这是姜片”,被她戳穿后又改口 “是大蒜皮”,最后不耐烦地重新上了一盘,全程没给一句道歉。
更让她哭笑不得的是,在一家 90% 顾客都是中国人的咖啡厅里,服务员递过来的竟然是全英文菜单。
当她提出想要中文菜单时,经理冷冰冰地说 “没有”,还偷偷让同事记下她的社交媒体账号,生怕被曝光。
最离谱的是体验街头洗脸服务时,印度老板张口就要 200 元,砍价到 100 元做完后,小刘才发现旁边的价目表上明明白白写着 “洗脸 80 元”。
而当她想找个地方歇脚时,房产中介 “阿三” 硬是拽着她的胳膊推销:“200 元一天的豪华单人间,去看看嘛,不去会后悔的!” 吓得她只能趁对方转身时赶紧溜走。
小刘把自己的经历发到网上后,评论区瞬间炸开了锅,原来很多人都有过类似遭遇。
广州网友 晒出一张照片,某店铺门口贴着 “问路费一次 10 元” 的告示,下面还补了句 “态度不好是应该的,无义务提供指引”。“在自己国家问路还要收费?这是什么道理?” 阿明气愤地说。
上海姑娘则遇到过更奇葩的事:在茶餐厅吃完结账时,账单上赫然写着 “国语 汤饭 +$2”。她质问服务员为什么多收钱,对方轻描淡写地说:“讲普通话的客人我们都加收 2 元服务费。” 最后闹到报警才把多收的钱要回来。
内地与香港同胞本应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可个别从业者却用冷漠、敷衍甚至刁难的态度,给讲普通话的游客划出界限。
歧视从不是香港的全貌,更多人仍懂得“同胞”二字的重量,但个别歧视行为的存在,仍像一根刺 它提醒我们,消除同胞间的偏见,远比改善旅行体验更重要。
毕竟,无论是讲普通话还是粤语,我们都是一家人,不是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