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艺韵悠扬。2025 年 9 月 14 日,一场以“饱蘸激情写歌诗-兼谈邓丽君”为主题的音乐文化分享会,在位于门头沟龙凤岭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的邓丽君主题餐厅温情启幕。本次活动由北京至善合一行团队联合邓丽君主题餐厅共同主办,特别邀请团队成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党支部书记、名誉会长、中华诗词学会朗诵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李东才老师担任主讲人,至善合一行近三十位团员齐聚一堂,在经典旋律与文学哲思的碰撞中,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艺术之旅。
李东才老师以邓丽君的艺术人生为脉络,带领现场团员走进这位“华语乐坛永恒传奇”的世界。他从邓丽君的生平往事切入,细致梳理其演唱风格的形成轨迹—从早年对传统戏曲的借鉴,到融合东西方流行音乐元素的创新,再到温润细腻、极具辨识度的嗓音特质养成,生动诠释了邓丽君“用歌声传递情感,用旋律连接心灵”的艺术追求。“她的歌声里没有刻意的炫技,却能以最质朴的表达触达人心深处,这正是其音乐跨越时代、经久不衰的核心密码。”李东才老师的解读,让在场者对邓丽君的经典作品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在剖析完邓丽君的艺术造诣后,李东才老师进一步将话题延伸至艺术创作的核心领域,围绕“好的音乐与艺术作品应具备哪些要素”展开深度分享。他以条理清晰的阐述,从诗歌的韵律感、戏剧的冲突性、创新的突破性,到文学的内涵深度、形象的鲜活度、表达的准确性,再到作品传递的情趣性、现实的观照力、风格的独特性、思想的哲理性与结构的完整性,系统梳理了艺术创作的核心标准。为了让理论更易理解,李东才老师还现场分享了自己创作的《曲韵钟鼓楼》、《剪纸谣》等歌曲,结合歌词中的意象营造与旋律设计,直观展现创作背后的思想脉络—《曲韵钟鼓楼》以老北京地标为载体,用文字勾勒城市记忆;《剪纸谣》则以传统手工艺为线索,传递民俗文化的温度,让在场团员真切感受到“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深刻内涵。
刘碧伟大使代表团队成员对本次分享会活动给予了高度点评。刘大使说:“东才老师在音乐和戏剧领域有着独到的见解与深刻的研究和重大贡献。刚才的分享,东才老师以邓丽君金曲为切入点,带领我们领略了音乐与戏剧创作间千丝万缕的联系。邓丽君的歌曲,不仅是旋律的美妙组合,更是文学性与音乐性的完美融合。每一首金曲背后,都有着动人的故事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其歌词或婉约细腻,或大气磅礴,如同优美的诗篇,与动人的旋律相得益彰。东才老师深入剖析这些金曲的歌词创作,从遣词造句、意境营造到情感抒发,为我们揭示文学创作在音乐作品中的核心作用。东才老师探讨了邓丽君金曲、诗歌与文学创作的关联,结合具体的戏剧作品,从剧本创作、舞台表演以及音乐运用等方面,为我们进行专业分析讲解,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音乐、诗歌、戏剧艺术的独特魅力,以及文学创作在戏剧中的关键地位。”
活动接近尾声时,团员们纷纷表示,这场分享会如同打开了一扇 “艺术交融之窗”—原本熟悉的邓丽君歌曲,在文学与戏剧视角的解读下有了全新的内涵;看似独立的艺术形式,实则在情感表达与创作逻辑上紧密相连。“以前听邓丽君的歌,只觉得旋律好听,今天才明白,每一句歌词、每一段旋律背后,都藏着这么多值得品味的文学与艺术细节。”一位团员的感慨,道出了现场众人的心声。
北京至善合一行团队始终致力于通过各类文化活动,为团员搭建学习交流、提升素养的平台。此次“饱蘸激情写歌诗-兼谈邓丽君”主题分享会的成功举办,不仅让团员们在经典音乐中感受了艺术之美,更在跨领域的艺术解读中获得了启发,为未来的工作与生活注入了更多人文力量。团长王一女士表示,后续还将继续策划更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让艺术之光照亮更多人的成长之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