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8月,影石创新推出影翎Antigravity全景无人机品牌,剑指大疆垄断的消费级无人机市场。
在创始人刘靖康看来,影石创新的破局点,在于提前定位到用户自己也意识不到的需求,做增量式创新。
影石大疆的竞争,也证明在技术快速迭代的当下,用户需求才是核心,通过技术创新与品类拓展打破增长天花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良性竞争才能最终推动整个行业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搜索添加芯流微信Andrew_7251,深入交流更多科技行业新进展。市场与项目咨询、人才服务、决策研判,添加Aristodemus0403。
以下为正文:
影石大疆无战事
2025年盛夏,智能影像领域掀起一场震动行业的跨界较量。
7月底,全球无人机霸主大疆携首款全景相机Osmo360高调入场,直抵影石创新的核心阵地。
两周后,全景相机赛道的领军者影石创新迅速反击,推出影翎Antigravity全景无人机品牌,剑指大疆垄断的消费级无人机市场。
其实在各自的主场,大疆与影石创新都已筑起难以撼动的壁垒。大疆在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份额超过70%,高端市场占比更是突破80%。
影石则自2018年起连续7年稳居全球消费级全景相机细分品类第一,2023年市场占有率高达67.2%,成为该领域的绝对王者。
但看似稳固的市场地位背后,两家企业都面临着增长空间的拷问。全景相机行业规模本身有限,2023年全球市场规模仅50.3亿元,即便到2027年,预计也仅能增长至78.5亿元,增长空间十分狭窄。
从影石的业绩看,2022-2024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虽达65.25%,但2025年一季度在营收同比增长40.70%的同时,归母净利润却同比减少2.50%,整个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5.2亿元,仅同比增长0.25%,增长颓势初现。
大疆的增长同样承压。近年来,其产品创新被诟病“挤牙膏”,2020年发布的MavicAir2与前代相似度高,2025年5月推出的Mavic4Pro在主摄焦段上也未有突破性进展。雪上加霜的是,受地缘政治影响,大疆新品未能顺利进入美国市场,进一步限制了增长空间。
如此处境下,业内本以为会有商战,但影石则贯彻了创始人刘靖康做增量式创新的理念。一方面,开创“全景无人机”新品类,以熟悉的领域为基础,避免与大疆在传统无人机领域正面交锋。
另一方面,迅速且果断采用降价策略,强调影石自身的独家优势来打响防御战。在大疆发布Osmo360的次日,刘靖康宣布将王牌产品Insta360X5降价500元,并将Osmo360与影石X5一同纳入抽奖组合,并强调影石的独家功能,如行业唯一可换镜片、唯一支持全景视频分享至微信并在线观看等,以此强化自身差异化优势。
而站在整个行业的高度来评价这场跨界之争,影石将全景算法融入无人机,推动航拍画质实现新突破;大疆则用无人机影像技术升级全景相机,双方的技术互鉴与良性竞争,也在倒逼整个行业在AI处理、多设备协同等领域加速进化。
如何做增量式创新
全球首款全景无人机“影翎Antigravity”让业内最感到兴奋的是,这个原本是大疆的主流战场,如今进入了一位新人,而且的确做出了新东西,这也意味着,无人机的市场,还能继续创新、继续渗透。
做到这一点与创始人刘靖康密切相关,在他看来,影石创新的破局点,在于提前定位到用户自己也意识不到的需求,做增量式创新。
影石在4K、防抖、抗寒、防水、用户心智等方面都做到了行业顶级,但刘靖康也意识到,即便如此,入局新领域仍要做到一件别家做不到的事情。
影石要做的增量式创新,是定义出新的使用场景,拓宽新的市场,就像“猎人寻找猎物”,去挖掘用户自己都未察觉的需求——弱需求,这一点是影石自创立之初的强项。
举例而言,2018年10月,升级了Flowstate防抖技术的Insta360ONEX问世,当GoPro还在专注平面视频时,影石已用“全景+运动”的差异化优势,硬生生开辟出一片新蓝海。
除此之外,影石还关注不同场景下的细分需求,创新性推出了一系列实用功能。例如,为了保留快速骑行的引擎声,同时消除风噪,公司开发了骑行防风帘结构,并叠加AI算法,有效过滤风声,满足骑行过程中对真实、清晰的拍摄需求。
对于功能创新方面的独特理解,反映到产品上面则是迭代速度的领先。影石年均推出3-5款核心产品,23/24/25H1分别更新3/5/2款,迭代速度领先友商。
这也导致影石的新品推出往往可以高效转化为次年甚至于当年的收入,以Ace系列为例,第一代产品于23年11月推出,第二代产品AcePro2于2024年10月推出,2023年、2024年该系列分别实现收入0.97亿元、5.77亿,收入占比从2.7%迅速提升至10.4%。
从营业总收入方面看,2022年至2024年,影石创新营业收入分别为20.41亿元、36.36亿元、55.7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5.25%。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7亿元、8.30亿元、9.95亿元。
拥抱国产替代
繁荣增长的同时,影石也一直在解决“卡脖子”问题。
影石智能影像设备的核心零部件为摄像头模组,成本占比高达58.5%,其中CMOS图像传感器、DSP处理芯片和光学镜头中,目前仅有光学镜头实现了完全的国产化替代,其余供给来源集中于欧美、日本和韩国等国。
基于此,影石在2020年迈出了关键一步——牵头成立“影石芯片联盟”。
这是一个从早年间就布局的,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协同的革命。这种“抱团取暖”的模式,打破了企业间的单打独斗格局,构建起特定领域内的“内部循环”供应链。
从影石创新的招股书可以看到,公司采购的原材料主要包括 IC 芯片、镜头模组、结构件等,芯片作为公司重要原材料,构成公司产品的核心零部件。2022-2024年,公司芯片采购金额占原材料采购总额的比例分别为23.72%、23.15%和 28.82%。公司的核心芯片主要是采购索尼、安霸等国际品牌。
在 CMOS 图像传感器方面,影石的全景相机仍以索尼为主。尽管国产品牌如豪威正在快速进步,甚至已进入大疆部分产品,近几年,大疆的关键合作方就是豪威,公司中低端产品大部分已经使用豪威芯片。目前,高端市场仍由索尼与三星主导,这也决定了影石的产品在高端化上有基础保证。
除硬件部分,影石值得一提的是更注重通过软件算法优化与国产芯片实现深度融合,形成软硬件协同优势。
以此前的影石X5为例,为提升用户体验,X5引入了多项创新设计。新增的磁吸快拆接口使配件更换更加便捷;FlowState防抖科技确保在滑雪、冲浪、山地骑行等剧烈运动场景下也能拍出流畅稳定的画面;360°水平矫正功能则保证了无论相机如何翻转,画面中的地平线始终保持水平。这些细节上的创新,体现出公司对于算法能力的发挥具有充分理解。
除了向外抱团取暖之外,影石自身也非常重视研发投入。2022-2024年公司研发支出分别为2.56亿元、4.48亿元和7.76亿元,累计达14.8亿元,近三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稳定在13.16%。令人注意的是,2024年研发投入同比大幅增长73.5%,增速远超营收增长。
人才积累方面,截至2024年底,影石创新研发技术人员占比高达57.68%,在科创板企业中位居前列。专利布局方面,拥有境内外授权专利900项,其中发明专利189项,覆盖全景拼接、FlowState防抖、AI影像处理等核心技术。
通过高度的战略协同与持续的研发投入,影石不仅将芯片采购成本降低近三成,更大幅缩短了交货周期,也将供应链的主动权牢牢握在了手中。
尾语
从关注消费者未曾关注的弱需求,扎根市场空白,做增量式创新起家,到敏锐意识到智能影像市场的天花板,结合自身优势推出新产品蚕食大疆市场。
影石大疆的竞争,也证明在技术快速迭代的当下,用户需求才是核心,通过技术创新与品类拓展打破增长天花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良性竞争才能最终推动整个行业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搜索添加芯流微信Andrew_7251,深入交流更多科技行业新进展。市场与项目咨询、人才服务、决策研判,添加Aristodemus0403。
- XINLIU -
喜欢就奖励芯流一个“”和“在看”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