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最近又针对药价出手了,他明确说要让药企压低美国的药品价格,但为了补上利润缺口,打算让这些公司在其他国家上调售价。
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接受《AxiosShow》采访时,把这话讲得更直白:“总统会跟药企说,要是不在其他国家涨价,就别想在美国卖药。别再用那么低的价格卖给他们了。”
说实话,美国人买药贵不是一天两天了。
2022年有数据显示,他们花在药品上的钱,差不多是其他可比国家的三倍。特朗普搞的这个“最惠国政策”,核心就是让药企在美国卖药的价格,跟欧洲那些发达国家看齐。他总说,美国患者其实在替其他国家的人买单,这话听着有点道理,但执行起来没那么简单。
政策咋来的?
本来想这政策能一步到位降药价,后来发现它早有“前科”。特朗普第一任期快结束时,就试过推“最惠国价格”,要求医保(Medicare)给医生办公室用的50种药买单时,得按最惠国价算。可这计划因为程序问题被法院叫停,后来还被拜登政府撤了。
到了今年5月,特朗普又用行政命令把这政策捡了回来,要求药企给美国患者的药价,必须跟同行国家的最低价一样,不然就有惩罚。
7月底更直接,给17家主要制药公司的CEO发了信,不仅要把“最惠国价格”扩到所有医疗补助(Medicaid)的药品,还要求医保、商业保险对新药也按这个价付。
另外,他还想让药企直接给消费者卖部分药品,说是要砍掉供应链里可能推高成本的环节。
但这里有个绕不开的问题:特朗普到底有没有权力管其他国家的药价?又能不能逼着企业按特定价格在美国卖药?不少专家都觉得悬,真要这么强制,大概率会吃法律诉讼。
毕竟美国讲究市场自由,政府这么直接干预定价,法律上站不站得住脚还得看法院怎么判。
政策推出来,药企不可能坐着等,他们的反应其实挺现实的。直到现在,这政策在美国市场还没看出明显效果,倒是有专家猜,药企可能宁愿在国外涨价,也不愿压低美国的药价,毕竟美国市场的利润摆在那儿。
药企咋应对?
上个月就有例子,礼来公司宣布要在英国上调减肥药Mounjaro的售价,理由是为了降低在美国的成本。他们还说:“这种重新平衡意味着,其他发达国家得付更高的药价,美国的药价才能降下来。”这话听着有点无奈,但也暴露了药企的算盘:总不能让自己的利润凭空少了。
美国制药研究与制造商协会(PhRMA)对此发了警告。他们觉得,把外国的价格管制引进来,可能会毁掉美国创新体系的优势,还会波及患者和从业者的利益。
协会发言人亚历克斯・施里弗说得更具体:“几十年来,美国的创新体系一直给患者提供突破性药物,还支撑着几百万份高薪工作。要是把外国的价格管制弄进来,美国的领导力会被削弱,对患者和员工都没好处。”
老实讲,药企的顾虑也不是没道理。研发一款新药往往要花十几年、几十亿美元,要是定价总被盯着压,后续的研发投入可能就跟不上了。可反过来,美国患者买药贵的问题也得解决,一边是创新动力,一边是民生需求,怎么平衡确实难。
搞不清为啥非要盯着海外涨价,要是其他国家不买账,比如欧洲国家也出台政策限制药价上涨,那药企的“重新平衡”不就成了空谈?
到时候美国药价没降下来,国外药价又涨了,最后受影响的还是普通患者。而且从全球来看,要是跨国药企都跟着涨海外价,发展中国家的患者可能更买不起药,这就有点违背医疗公平的初衷了。
如此看来,特朗普这“降美价、涨海外价”的策略,争议确实不小。出发点是好的,想减轻美国患者的药费负担,但可行性和潜在风险都没个准数。
未来这政策能不能落地,落地后会怎么影响全球的药价格局,都得接着看。毕竟药价这事牵一发而动全身,不是单靠政府发几道命令就能彻底解决的,还得兼顾药企、患者、其他国家的利益,找到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平衡点才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