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任性孩子非常刺毛和难搞,想一出是一出,答应的事做不到,各种耍赖和拖延,反正就是不做。
让父母非常棘手和无从下手,孩子有种“反正我就这样,爱咋咋”。
这让家长又担心又愤怒,又想干脆不管他,又恐惧事情会变得更糟糕,孩子会摆烂得更彻底。
这时父母可以尝试后退一步,先不去纠正孩子的行为,把重心放在重新树立边界感上来。
01
想到与任性的孩子和平相处,家长首要明白一个问题:
你家任性的孩子是怎么来的?
一个很扎心的真相是:
任性的孩子是惯出来的。或者说是家长对孩子又严厉又包办又操心过度和保护过度,日积月累之下形成的。
那些任性的孩子,就像三岁小宝宝一样,既不成熟,又想一出是一出。完全以自己的想法和诉求,很冲动和执拗。
而且任性的孩子在表达诉求和情绪的时候,采用的也是情绪化表达,习惯用威胁和恐吓的方式来面对家长的指责:
我就这样了,你想咋样就咋样,你不要管我;
你再吵再说,我就不上学了,大不了休学;
反正我就这样,你喜欢就喜欢,不喜欢拉倒;
能活就活,不能活就去死,反正活着也没有意思。
但凡任性的孩子以这样的方式来跟家长对话,家长都会害怕,不得不退让,不得不妥协。
于是,任性的孩子就会拿家长最恐惧的软肋,来无限拿捏父母。
就会出现父母想管不敢管,说了孩子又刺毛,不管自己又很焦虑和恐慌的割裂状态。
02
任性的孩子不是一天就养成这种习惯,越任性的孩子,早期越乖,越被父母包办和管控得彻底。
而且任性孩子教育方式,会出奇的一致:
有一个暴躁的爸爸或妈妈,有一个溺爱和包办的爸爸或妈妈,一方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既严格高控,另一方对孩子各种袒护与溺爱。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与教育方式之下,首先是妈妈没有安全感,进而孩子也没有安全感。
但早年的孩子会通过很乖的方式来讨好家长,会按部就班,听话照做。
到了青春期之后,孩子就开始叛逆,早期积压的情绪就开始宣泄或爆发。
但被保护得很好,照顾得很好又没有安全感与存在感的孩子,处于很懵懂的状态,既想要宣示主权,又不够成熟。
当孩子没有太多安全感,又不会成人化表达时,就习惯用婴儿期的表达方式,用“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以此达成自己不合理的要求。
此时,家长要沉着冷静,不要情绪化表达和斥责孩子,面对任性的孩子,父母不要着急,谁先着急谁就输了。
只要父母一着急,一发火,一说情绪过激的话,孩子一定会以三倍或十倍的激烈,用任性来硬刚,从而逃避孩子真正需要承担和面对的问题。
03
任性的孩子,既想长大,获取自由,但又没有机会长大,而且孩子要的自由是不负责任的自由。
只要权利,把义务甩给父母。
这是任性孩子的典型特征,因为孩子习惯享受了父母的包谷和包办。
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大事小事都是由能干的父母一手搞定的。
所以在孩子的习惯中,有事甩给父母,有难题直接甩锅,这样自己就可以舒适的追求自己想要的理由。
想玩就玩,想躺平就躺平,反正不用负责和付出任何代价。
往往此时家长看到孩子这样,会非常生气和焦虑。
但对任性的孩子,讲道理和说教,批评与指责,发脾气都会失效,反而引起更激烈的抵抗,最好的办法就是嘴软心硬。
在孩子发脾气,威胁或恐吓时,家长往往因为害怕而过度妥协与过度共情,生怕孩子再严重,真走极端可怎么办。
如果家长此时能做到嘴硬心软,不用极端的情绪说难听话,刺激孩子,或者比孩子发的火更大,孩子激烈的情绪一般会慢慢缓和。
同时家长也要学会狠心放手,这个狠心不是放任孩子,而是不要再对孩子操心过度和共情过度,总是心疼和可怜孩子,一心要对孩子好。
权衡一下孩子是否能独立完成的事,家长不要帮助和主动效劳,让孩子自己去承担和自主负责。
孩子想要所有的自由,都是建立在自我负责和自我承担的基础之上,面对任性的孩子,家长更多是要做到温柔坚定。
树立起边界感,谁的事情谁负责,而不是孩子的所有问题,父母都冲在第一线。这时任性的孩子,才有机会慢慢长大和承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