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的巴黎,她还是个瘦瘦小小、眼神亮得像灯泡的小姑娘,站在跳台上像片叶子,风一吹就能飘起来。
现在,她穿着暨南大学的校服,站在人群里,脸圆了,肩宽了,连那颗标志性的痣都快被肉“藏”起来了。网友惊呼:这真的是全红婵?不是我隔壁练举重的学姐?
变化来得太快,像一夜之间从“娃娃脸”切换成“大人模式”。有人叹气,说跳水这行最怕发育,身体一开花,动作就“散”。这话听着刺耳,却也不是空穴来风。跳水不是光靠胆子,它要的是线条、是轻盈、是入水那一刻像针扎豆腐,水花越小,分越高。身体一宽,重心一高,入水就像扔砖头,“啪”一声,分就没了。
可换个角度想,谁规定天才必须永远停在14岁?全红婵又不是充气娃娃,不能一辈子靠“瘦小”吃饭。她今年18,正正常常长身体,骨头撑开、肉长出来,这是老天爷给她发的“成人礼”,不是罚单。要是她还在小学五年级模样,那才吓人。
再说,跳水队里最不缺的就是“发育危机”剧本。郭晶晶当年也被人唱衰,说个子一长,动作就“蠢”;陈若琳更惨,直接胖到被教练“流放”跑步,跑瘦了才捡回门票。结果呢?一个成了“跳水皇后”,一个五金加身。身体确实会添麻烦,可脑子、技术、韧性,也能重新写剧本。关键看全红婵自己怎么选:是继续跟地心引力较劲,还是换个赛道,照样把人生跳成满分。
大学就是一个信号。她没像前辈那样直接进体院深造,而是选了暨大,学新闻。意思很明白:跳台不是唯一出口,她也在给未来铺后路。别急着替她写结局,18岁,人生才刚起跳,板子都没踩热呢。
至于网友那句“回不去了”,听着像宣判,其实更像滤镜碎一地。大家怀念的,是那个在东京一跳成名、三跳满分的小不点,是“天才”两个字的活体示范。可天才也会长大,也会长痘、也会胖三斤,也会站在食堂窗口纠结吃不吃红烧肉。把一个小姑娘永远钉在神坛上,才最残忍。
所以,认不出就认不出吧。她不需要我们一眼认出来,她只需要自己认清楚:下一步,到底想往哪儿跳。继续跳,我们鼓掌;换条路,我们也鼓掌。掌声不是因为她瘦,是因为她曾经让我们相信——原来努力真的可以那么漂亮。
暨大的操场上,她扎着马尾,背影比从前厚了一圈,可走路还是带风。风里有未知,也有自由。才18岁,急什么?真正的水花,也许不在泳池,而在她接下来的人生里。我们等着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