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点四十分,柴门发出轻微的吱呀声。不用睁眼我也知道,是麦芽用鼻子顶开了那扇永远关不紧的木门。带着露水湿气的凉风溜进屋里,混合着麦芽身上淡淡的干草香。它轻巧地跳上床尾,把冰凉的鼻子贴在我脚心上——这是它独创的起床铃,比任何闹钟都管用。
去年谷雨时节,我带着麦芽从省城回到祖父留下的老屋。这只三岁的拉布拉多第一次见识到真正的田野,兴奋得在麦田里打了整整十分钟的滚。起初它分不清秧苗和野草,总是把刚插的稻苗拔出来献宝似的叼给我,气得老把式举着烟杆追了我们半里地。
麦芽很快成了村里最受欢迎的"外来户"。它记得每户人家招待过它的吃食:东头奶奶家的烤红薯,西边大叔煮的玉米,还有小学校长给的鸡蛋饼。每天傍晚它都要进行"邻里巡访",回来时肚子总是圆滚滚的,嘴角还沾着各家不同的零食碎屑。
夏天的河边是我们的秘密基地。麦芽是游泳好手,能一个猛子扎进河里叼起河蚌。它发明了个有趣的游戏:把浮萍聚拢成圆圈,然后从圈中心跃出水面,溅起的水花在夕阳下像散落的金珠。我坐在岸边的老柳树下写生,它游累了就趴在我脚边打盹,湿漉漉的毛发在素描本上印出抽象的水痕。
秋收时节,麦芽成了得力的帮手。它学着我的样子用嘴衔取稻穗,虽然十有八九会掉得满地都是;打谷场上它追着脱粒机跑圈,金黄的谷粒沾满它的皮毛;运粮车来时它主动担任警卫,凶巴巴地赶走偷吃的麻雀——虽然下一秒自己也会偷啃几口。
冬日的老屋总是特别温暖。麦芽发明了独特的取暖方式:我把脚伸进它的肚皮底下,它用尾巴盖住我的脚背。我们就这样偎在炕上看书,炭盆里烤着红薯,屋檐下的冰凌滴答作响。有时雪花从窗缝飘进来,麦芽会跳起来追着雪花转圈,像个长不大的孩子。
最难忘的是上个春耕季。连续阴雨让田里积了水,我穿着蓑衣在泥泞中插秧。麦芽突然叼来祖父留下的旧斗笠,小心翼翼戴在我头上。那一刻雨水顺着斗笠边缘流成珠帘,麦芽蹲在田埂上望着我,眼神温柔得像四月春风。
麦芽有项特别的本事——预报天气。暴雨前它会焦躁地叼回晾晒的衣物,起风时把散落的工具归拢到屋檐下,下霜前必定要把我的棉鞋拖到炕头烘着。邻居们都说,麦芽比天气预报还准,该给它配个气象员的袖标。
我们的日常充满这样的小默契:晨雾里一起找蘑菇,采茶时它帮忙提竹篮,甚至我写家信时它都会安静地趴在旁边当镇纸。虽然也闹过笑话——有次追野兔掉进粪坑,偷喝米酒醉得打醉拳,但这些都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
惊蛰那天,麦芽做了件惊人的事。它从老屋阁楼拖出祖父的渔具,坚持要带我去河边。果然,冰面刚化开,鱼群正活跃。我们钓到满满一篓鲫鱼,晚上熬了奶白的鱼汤。村里老人说,狗记得三代事,麦芽准是继承了祖父捕鱼的记忆。
如今麦芽完全融入了乡村生活。它知道清明该带我去哪片山坡采艾草,端午要提醒我包粽子,中秋会守着烤炉等月饼出炉。孩子们都喜欢它,因为它会帮忙找回掉进溪里的书包,还会在放学路上保护他们不被鹅追。
夕阳西下时,我又看见那个金色的身影穿过炊烟跑来。麦芽嘴里叼着刚摘的野花,尾巴在暮色中摇成温暖的弧线。这样的场景日复一日,却比任何风景画都动人。村口的广播响起民歌,像是在为我们的平凡日子伴奏。
厨房飘出晚饭的香气,麦芽蹲在灶台边监督我烧火。当我们坐在柿树下共用餐碗时,最后一道霞光正好掠过它的耳朵。我知道明天清晨,依然会有个毛茸茸的伙伴顶着柴门进来,用湿凉的鼻子唤醒我——这样的期待,让每个夜晚都睡得特别踏实。
在这片被稻田环绕的老屋里,我们共同书写着属于一人一犬的四季歌。没有波澜壮阔的传奇,只有炊烟、星空、庄稼生长,以及始终如一的温暖陪伴。也许生活的本真,就藏在这些看似寻常却弥足珍贵的朝夕相处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