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国在黄岩岛新建自然保护区,引起了菲律宾激烈跳脚,但没想到的是,这还只是个“开胃菜”。
(黄岩岛在全球贸易和能源运输中,扮演关键角色)
1、黄岩岛的角色,十分关键
黄岩岛这个呈等腰三角形的环礁,周长55公里,面积150平方公里,扼守着南海与太平洋之间的巴士海峡——全球40%的国际贸易和60%的油气运输都要经过这条海上生命线。说它是亚洲的"苏伊士运河"一点都不为过。
要知道,黄岩岛距离菲律宾吕宋岛仅230公里,距离马尼拉也不过345公里,难怪菲律宾如此敏感。而对中国而言,这里不仅是重要的渔业资源区,更是维护南海主权、保障海上通道安全的关键支点。
上世纪70年代至2012年间,由于中国海上力量尚显不足,菲律宾曾实际控制黄岩岛,甚至炸毁中国主权碑、抓捕中国渔民。但2012年后,随着中国海警力量的快速发展,局势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中国海警对任何侵犯领土主权完整的行为“零容忍”)
今年8月的中菲海上对峙事件更是凸显了一个现实:面对菲律宾渔船和高速巡逻艇的"蜂群战术",中国的大型执法船舰虽然实力占优,却难免陷入"大炮打蚊子"的尴尬境地。
2、中国使出“绝杀技”,搭台死守黄岩岛
所以,中国这步棋下得确实高明。宣布在黄岩岛设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表面上是环保举措,实则暗藏玄机。这个总面积3523.67公顷的保护区内,核心区占1242.55公顷,实验区2281.12公顷,主要保护珊瑚礁生态系统——看似纯粹的环境保护,实则暗含深意。
根据中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核心区禁止一切人类活动,缓冲区限科研观测,只有实验区才能开展有限旅游。这就给了中国海警充分的执法依据:任何靠近黄岩岛的菲律宾渔船和公务船,都可以以"破坏保护区生态环境"为由进行驱离。
(菲船不能再以任何名义,出现在中国领地)
更值得玩味的是保护区范围的划定。中方特意将环礁的东北半部划入保护区,而西部、南部尤其是潟湖内部却未纳入保护范围。
如此一来,未来这里将形成一张三角防空网,不仅可以更好的保护我国岛屿主权利益,还能对冲美菲部署“堤丰”带来的威胁。这种"环保搭台,战略唱戏"的做法,展现了中国在海洋治理上的独特智慧。
3、美菲异口同声,对中国发出批评
不出所料,中国的这一举措立即引发强烈反应。菲律宾外交部就急不可耐地发表声明,指责中方计划"不合法、不合规",要求撤销该计划。美国国务卿紧随其后,批评中国"以牺牲邻国利益为代价推进其在南海的主张"。
(外部势力的态度,无法撼动中国对黄岩岛的布局)
这些反应完全在意料之中。但值得玩味的是中方选择的公布时机——恰好在抗战胜利日阅兵之后。这不是巧合,而是精心策划的节奏把控。
中国刚刚向世界展示了强大的军事实力,国际社会对中国军力展示的记忆还处于"热度期",此时宣布黄岩岛保护区计划,既展现了软硬兼施的策略,又让外界感受到中国维护海洋权益的决心与能力。
中国南部战区发言人田军里的回应更是掷地有声,直指菲律宾"频繁拉拢域外势力破坏地区和平稳定",并正告菲方"引入外部势力撑腰注定徒劳无益"。这种强硬表态背后,是中国对南海局势的精准判断:在美国战略重心转移的背景下,菲律宾单靠外部支持难以改变力量对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