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样的午后时刻?眼皮沉得像粘了胶水,想小睡会儿吧,醒了却昏昏沉沉好半天缓不过劲。
想冲杯咖啡提神吧,等它起效的功夫,困意早就把人裹得严严实实。
可你知道吗?早就有人把“喝咖啡”和“小睡”这两件事绑在一起做。
在西班牙,午餐后喝杯咖啡再眯一会儿“siesta”,都是当地人习以为常的生活节奏。
这就是最近总被提起的“咖啡因小睡法”,听着挺反常识,到底靠不靠谱呢?
要搞懂这方法,得先说说咱们身体里让我们犯困的幕后推手“腺苷”。
你可以把腺苷想象成大脑的“疲劳记账员”,白天咱们工作、刷手机,身体细胞不停消耗能量,腺苷就会在大脑里一点点攒起来。
等它攒到一定量,就会去找大脑里的“接收器”,那些叫A1、A2A的特殊受体,一旦两者结合,神经信号传递就会变慢,神经递质也少了,大脑就像被按下慢放键,困意自然就来了。
而咱们睡觉的时候,大脑会慢慢把这些腺苷“清零”,醒了之后腺苷少了,人就精神了。
那咖啡里的咖啡因是怎么帮忙提神的?布朗大学的斯科特教授说,咖啡因就是个“占位高手”,它会抢先一步跑到腺苷的“接收器”旁边,占了腺苷的位置。
这样一来,腺苷找不到地方结合,就没法让大脑慢下来,神经细胞该活跃还活跃,咱们自然就不困了。
不过这事儿有个小问题:要是天天喝很多咖啡,身体会“适应”,它会造出更多“接收器”来应对,结果就是下次得喝更多咖啡,才能达到之前的提神效果,这就是咱们常说的“耐受”,甚至可能有点依赖。
现在回到“咖啡因小睡法”,为啥把这两件事结合起来会有用?
斯坦福大学的西野教授说,小睡是靠“清零”腺苷来提神,咖啡因是靠“挡住”腺苷不让它发挥作用,俩都针对腺苷,凑一起效果可能更明显。
更巧的是,咖啡因起效得等20到30分钟,而刚好,20多分钟的小睡是最理想的,睡太久,比如超过30分钟甚至1小时,就会进入深度睡眠,醒了反而更懵。
睡20多分钟,既能让大脑歇口气,又不会有醒后的昏沉感,南澳大学的班克斯教授说,这刚好能解决“睡眠惰性”的问题。
不过这方法听着美,研究其实不算多。
之前有研究表明,这么做的人驾驶能力能提升;2001年也有研究提过,咖啡因能缓解小睡后的困倦。
2020年班克斯教授团队做了个试点研究,发现它能减轻疲劳,还能提升认知表现。
但质疑声也不少,比如班克斯自己就说,他们的研究样本量小,还都是在实验室里做的,不是真实生活场景。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沃尔科夫所长也指出,现在大部分研究的参与者都是20到30岁的健康年轻人,其他年龄大或有疾病的人就不一定准了。
还有个体差异的问题,有人天生不爱小睡,躺下也睡不着;有人对咖啡因特别敏感,喝半杯就心跳加速,根本没法睡。
但喝了咖啡再睡,会不会咖啡因起效了反而睡不着?
其实不会,因为咖啡因要20多分钟才起效,你喝完赶紧躺下,刚好能睡20分钟,醒的时候咖啡因也开始发挥作用,正好接上。
也有人担心“会不会影响睡眠质量”,目前研究没提这个,但要是本身睡眠不好,还是得谨慎。
班克斯教授建议,想试试的人可以从低剂量开始,比如喝一小杯淡咖啡,定个20分钟闹钟,看看身体的反应,毕竟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
咖啡因小睡法更像个“应急小技巧”,用它临时提提神还行。
但沃尔科夫所长说得对,它绝不是“效率神药”,更不能替代一夜好眠。
咱们要是天天靠这个撑着,忽略了晚上的睡眠,长期下来身体肯定吃不消。
大脑真正需要的,从来不是“咖啡因+小睡”的临时补给,而是规律的作息和充足的睡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