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入夏以来,商洛市商南县以“四季村歌”陕西省示范展示活动为牵引,创新开展“传承非遗·唱响鹿城——商南民歌大家唱”系列活动,通过跨省民歌手交流传唱,打造非遗保护、文化传播、乡村振兴领域鲜明亮点,为文化强县建设注入强劲牵引力。
商南县创新“线下沉浸体验+线上多维传播”双轨模式,打破传统民歌展演“受众局限本地、传播半径短”的瓶颈。线下以商圣广场“民歌大舞台”为主阵地,通过主题舞台布置、专业声光电设备搭建及民歌文化氛围营造;线上联合抖音、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同步直播,每场活动累计浏览量超10万人次,凭借民歌联唱、传承人访谈等丰富内容,以及超千条弹幕互动的强参与性,吸引各地民间文化爱好者关注,推动商南民歌知名度与传播半径几何级扩展。“线下引流+线上裂变”的组合拳,让地方非遗文化实现“现象级”曝光,成为基层文化“破圈传播”的典型案例。
商南县积极探索基层非遗活态传承可持续路径,创新“系统性保护+常态化融入”机制,建立“周周有民歌”固定机制,邀请本地民歌传承人、资深演唱者登台,系统呈现商南民歌传统曲调、经典唱本,强化群众对民歌的认知与情感联结,让部分濒临失传的民歌片段重新走进大众视野,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下的文化纽带。设置“民歌互动体验”环节,开展长效免费民歌培训,吸引中小学生、外地游客参与学唱,推动非遗从“阶段性活动”变为日常性文化融入,为非遗传承筑牢群众基础。
同时,该县紧扣乡村振兴“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目标,将文化供给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实现“富脑袋”与“富口袋”同频共振。在文化惠民层面,通过常态化免费演出,为城乡群众提供优质精神文化服务,丰富群众生活的同时,营造文明和谐的乡村氛围,直接助力“生活富裕”中的精神需求满足。产业融合方面,自7月活动启动以来,以民歌传唱为基础,推进“民歌+旅游”“民歌+产业”融合发展,串联金丝峡、阳城驿、后湾等景区与乡村采摘园,设计“听民歌、游乡村”主题线路。探索将民歌元素融入茶叶、香菇等农产品包装及品牌宣传,推动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以文化活动为纽带,打通“非遗传承—文化惠民—产业升级”的乡村振兴链条,为县域乡村振兴提供“文化赋能”的实践范例。(薛军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