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 Lu
电影里藏着我们没说出口的情绪。喜欢用镜头看人,也喜欢用文字拆解自己。你看到的,也许不仅是电影。
![]()
![]()
《玛丽亚·卡拉斯》电影海报
帕布罗·拉拉因(Pablo Larraín)执导的《玛丽亚·卡拉斯》(2024)延续了他一贯对历史人物的再创作手法(如《第一夫人》《斯宾塞》),在BFI伦敦电影节第68届电影节的放映中,这部影片以其精致的影像和实验性的叙事结构引发观众的讨论。影片由安吉丽娜·朱莉(Angelina Jolie)饰演传奇歌剧女高音玛丽亚·卡拉斯(Maria Callas),聚焦其1977年在巴黎隐居时期的心理状态,以碎片化的形式建构起人物的“影像肖像”。
影像美学与叙事策略
![]()
《玛丽亚·卡拉斯》电影剧照
影片最显著的特征在于其影像美学。摄影师爱德华·拉赫曼(Edward Lachman)通过柔和的色彩、昏暗的室内光影与黑白回忆片段,营造出一种介于现实与幻觉之间的视觉质感。黑白与彩色的交替不仅区分了时间层次,也象征着卡拉斯在记忆与现实之间的反复漂泊。
这一影像策略呼应了德勒兹(Gilles Deleuze)所提出的“时间影像”(time-image)理论:影像通过间接方式展现人物的主观心理时间,而不再服从传统的线性因果逻辑。从美学角度而言,影片在服装、道具与场景的精致化处理,再加上朱莉的气质化表演,使得画面具有强烈的油画化构图感,几乎每一帧都具备静态艺术的审美价值。
然而,正是这种过度美术化的影像倾向,反而在叙事层面削弱了观众与角色之间的情感联结,使影片在形式与内容之间形成了一种张力。
![]()
《玛丽亚·卡拉斯》电影剧照
影片的叙事聚焦于玛丽亚生命最后阶段的境遇——从辉煌走向衰败,渴望重拾造就她成就她艺术声望的嗓音与公众认可。然而在叙事层面,导演大量采用蒙太奇结构,比如采访场景、舞台回忆与幻觉片段的交错出现。这种手法明显带有“意识流”特征,更接近心理化的主观叙事(stream of consciousness cinema),意在突出玛丽亚内心世界的碎片化感知。
非线性叙事在形式上营造出诗意与幻觉般的氛围,契合德勒兹(1989)所论述的“时间影像”(time-image)模式,即通过影像呈现心理时间的流动性,而非传统线性因果逻辑。然而,这种艺术化的策略也削弱了故事的核心驱动力。观众更多被引导去体验“意识的漂流”,而非跟随一条清晰的叙事线索。正因如此,影片更像是一场“视觉歌剧”的美学实验,而非严格意义上的传记片,其对观众的情感传达也因此保持了一定的疏离感。
![]()
《玛丽亚·卡拉斯》电影剧照
然而,影片在音乐表演的处理上,则显现出另一种局限。
歌剧段落的再现与接受困境
影片中穿插了大量玛丽亚演唱歌剧的场景,这本应成为展现人物艺术生命力的关键。然而,对于非专业的歌剧观众而言,影片并未提供足够的审美入口,使得卡拉斯的唱功优劣往往只能通过仆人、助手或听众的反应来间接传递,而非依靠影像或声音本身让观众直接感知。
一个典型的例子出现在她声乐老师的鼓励下,她在晚年再次完成了一次完整的私人演唱;在许多非专业观众看来,这段演唱或许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然而,影片随即安排了一位记者暗中录下演唱片段,并在卡拉斯面前以挑衅的口吻质问她“如何看待自己糟糕的嗓音”,甚至以威胁性的口吻要求金钱,否则便将录音公之于众。观众此时才被迫意识到,原来刚才的演唱表现并不理想。换言之,影片对歌剧表演的呈现缺乏“情感的直达”,而是通过他者的视角进行解释和框定。这种间接性削弱了观众与艺术本身的直接联结,也进一步加剧了影片整体的疏离感。
![]()
《玛丽亚·卡拉斯》电影剧照
人物塑造与表演的限制
安吉丽娜·朱莉的表演是值得肯定的。她在姿态、声音、情绪层次上的投入为卡拉斯赋予了鲜明的身体性和心理张力。然而,影片过于形式化的影像语言反而使表演陷入矛盾:观众更多注意到的是“美学化的画面”,而非人物自身的情感裂隙。这也印证了学者罗伯特·斯塔姆(Robert Stam)所说的“再现与表演之间的张力”。当导演的风格化过强时,演员的个体表演可能被影像策略所掩盖。
《玛丽亚·卡拉斯》是一部在影像与叙事策略上高度自觉的电影,它试图以电影的方式重现歌剧的氛围与节奏,从而构建一个关于玛丽亚·卡拉斯的“心理歌剧”。然而,这种实验性也带来问题:影片在形式层面令人赞叹,但在情感传达上却保持距离。对专业观众而言,它是一部值得分析的“影像文本”;但对普通观众而言,它可能是一场美丽却疏离的观看体验。
![]()
《玛丽亚·卡拉斯》电影剧照
Reference:
Deleuze, G. (1989). Cinema 2: The Time-Imag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Stam, R. (2000). Film Theory: An Introduction. Blackwell.
![]()
揭秘欧洲三大电影节的 “流量密码”
![]()
戛纳看热闹,威尼斯看深度?华语电影的另一种国际舞台
![]()
金狮为谁咆哮?威尼斯电影节的女性逆袭之路


图片:源于网络
文字:L.Lu
排版:帆帜
责任编辑:陆泫龙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