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5年第41个教师节“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 的主题,在海亮教育有了最生动的诠释 —— 一批优秀海亮毕业生怀揣热忱重返校园,接过了曾经照亮自己的 “教育火种”。他们曾是课堂上聆听教诲的学子,如今成为守护成长的引路人;曾在师长羽翼下汲取力量,如今用双手为更多孩子撑起梦想。这份 “毕业生反哺教育” 的赤诚,让师者精神在代代接力中愈发滚烫。为此,海亮教育特别推出《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教师节系列推文,让这个节日不止于致敬过往师恩,更以传承之名,点亮教育未来的无限星光。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聆听海亮外国语学校金杰老师的 “母校情缘”。
![]()
在我的办公桌上,依然摆着那张2017年4月在海亮高级中学操场拍的毕业照。照片中的我站在最后一排靠中间的位置,明显比两边的同学矮一截——那时怎么也没想到,我是整排唯一一个没有踮脚的老实人。他们究竟是怎样无声地达成默契的!更难想到的是,不久之后,我又回到了教育园这片土地。
![]()
海亮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1)班毕业留念
![]()
天马实验学校2014届902班毕业留念
从海亮外国语学校C幢教学楼的走廊望出去,阳光下是H楼前一大片舒展的绿地。我还记得十年前教育园落成典礼那天,我就和同学们站在那里。礼成时的烟花从我们身后西三环路那片干净的天空嗖嗖地升起、绽放。就像此刻,十二年在海亮求学的回忆也一下子涌上心头。
![]()
我记得骆琳老师总在午休时陪我们练习巴乌。《婚誓》是我学会的第一首曲子,有老师说,我们吹奏的巴乌声有时像薄雾一样回荡在天马山上。张琼老师和赵飞腾老师带我们去吃诸暨的豪尚豪牛排,慰劳我们这些闯入演讲绍兴复赛的孩子——那是我第一次尝到西餐牛排和暖橘色的溏心蛋。何楼老师一年四季总穿着利落的长裙,她总是叫我“小伙子”。在明明是小升初最辛苦的阶段,她却以那份温柔成为我最深的记忆。晚饭后,我们班常常有一小撮人要到四楼机房,刚刚吃完饭的翁铁燕老师已经等在那边,为我们培训信奥竞赛——如今回想,那应该总是会占用她的休息时间。还有张瑜老师,他和我们一样爱看篮球、打篮球。球场上的他充满热情,快攻时喊着“下!下!下!”;课堂上的他更是热情洋溢,每节课下来衬衫总被汗水浸透。有一次体育课后,我实在困得不行,在他的物理课上昏昏欲睡。恍惚间,张老师悄然绕到我身后,用手指轻轻敲了敲我的课桌……
![]()
如今H楼前仍是绿草如茵,生机勃勃,十年光阴仿佛从未流逝。回过头,映入眼帘的是正赶去上课的少男少女,他们轻快地向我打招呼,又轻快地走过我身边。我也曾和他们一样,是海亮的学子。成为海亮的教师后,偶尔在校园里遇见以前的老师,他们总会笑着对我说:“我们现在是同事啦。”每每听到这句话,我总有些诚惶诚恐。这种感觉,在我大学毕业时也曾出现——我的导师送给我一本课标,她在扉页上写道:“身正为师,学高为范。”
在海亮,如何成为一名优秀教师?这个问题,似乎很难写出标准答案。在这条探索的路上,我也曾迷茫过。但总在一些瞬间,求学时期与可爱的老师、同学们相处的点滴会自然而然地浮现脑海,无声却坚定地塑造着我作为海亮教师的身份。
![]()
我来到海亮教书后带的第一批孩子,如今已经上高中了。将来他们想起我时,看到的或许就是我的老师们投在我身上的影子。我甚至偶尔会想象:如果他们之中也有人在未来回到这里成为老师,而我还在此执教,他们会不会也将这些美好的事情传承下去——在某个孩子的作业本上留下专属的“Good Job!”;在校家长参观日,骄傲地指向云峰塔的方向,告诉他们说,山的那一边,藏着我整个青春;又或者,在某个下午,当一个少年困得眼皮打架,悄悄绕到他的身后……
![]()
应当如何在未来成为一名更好的海亮教师?我始终庆幸自己曾拥有这样一段在海亮度过的时光——因为这本身就是为我准备好的答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