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小区里是不是也常看到这样一幕:
很多年纪大的老人,腿脚不太灵活,身体多多少少有点毛病,却还得一手抱着孙子、一手推着婴儿车,早出晚归,比年轻父母还要辛苦。
有人调侃,现在的老人,退休不是休息,而是换个“岗位”,摇身一变成了免费保姆。可笑的是,明明父母帮忙带孩子已经很辛苦了,却常常还落不到好。
这背后,不光是家庭氛围的问题,更深的是一种观念:老人出钱出力似乎是“应该的”。
可要知道,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条件的,但爱不能变成理所当然的索取。人到晚年,要想活得舒心,就必须躲开子女给你挖的三个“坑”,否则晚年可能孤苦无依。
第一坑:老人出钱又出力,儿女觉得“理所应当”
你肯定见过这样的场景:
孩子刚出生,年轻夫妻经济压力大,房贷车贷压在肩上,奶粉钱尿布钱花得像流水一样。
老父母心疼,明明自己退休工资不多,却还是把卡递过去,说:“拿去用,别省着。”表面看是父母的关爱,实际上往往会慢慢演变成无底洞。
有些儿女一开始还会推脱几句:“不用不用,我们能行。”可日子一久,尤其当父母习惯性地掏钱之后,儿女的心态就变了。他们不再觉得那是父母的心意,而是觉得父母出钱理所当然。
更过分的,有些子女还会装作没看见,从来不主动提一句感谢,反而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我小区一个邻居刘老太太就是如此。
老太太老伴去世得早,一个人省吃俭用,好不容易退休了。结果儿子买房差二十万,她二话不说把老本掏了出来。刚开始儿子还挺感动,过节买点礼物给她。
可几年后,孩子上学要钱、媳妇买车要钱,他习惯了开口要,老太太却越来越觉得心里不平衡。钱花光了,反而落下“你怎么帮得少了”的埋怨。她跟我说过一句话:“我自己愿意帮,但我怕他们当成理所应当。”
老人无限制地掏钱,最后可能掏空了自己的养老钱,还没得到应有的尊重。
钱不是不能帮,但要有分寸。父母之情是情分,可守住底线是做人之本。
第二坑:既要带娃,又要照顾自己,还反遭嫌弃
说句实话,带孩子比上班累得多。
上班八小时,下班能歇着,可带孩子呢?二十四小时待命,孩子一哭一闹,老人连喝口热茶的机会都没有。
可有些年轻父母是怎么想的?觉得家里有老人帮忙,自己就能轻松点,晚上下班出去聚会,周末还能睡个懒觉。表面上说是“爸妈帮忙看一下”,实际上是把责任一股脑全推给了老人。最可气的是:
孩子不听话,怪老人没教好;
孩子生病了,又埋怨老人没照顾仔细。
成功的时候,他们收获轻松;
出问题的时候,老人却成了挡箭牌。
要知道,孩子的第一责任人永远是父母,而不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
老人愿意搭把手,那是爱;
不愿意帮,那也天经地义。
可惜有些人总是记住自己的难处,却忘了父母的辛苦。
老人要清楚一点:过度承担,就是在透支自己,让儿女主动挑起责任,才是家庭健康的根本。
第三坑:“入局”容易,想主动退出难
很多老人一开始抱着“帮一帮”的心态,想着带到上幼儿园就能轻松了。
可现实往往是:幼儿园后还要接送,接着就是小学、初中……仿佛永远有忙不完的事。
“入局”容易,想主动退出时,最怕的,就是情感绑架。
老人想说“不帮了”,有些儿女会立刻翻脸:“你怎么这么自私!不心疼孙子吗?”、“你不帮,我们怎么办?”。老人心软,心里明明想休息,却又被这几句话拴得死死的。久而久之,自己想要的晚年生活一点都实现不了。
父母帮忙带娃,本该是份额外的情分。可如果变成理所当然的枷锁,那就是感情的裹挟了。
老人自己退不出,儿女也不愿放手,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关系紧张,甚至反目成仇。
辣妈语录:
古人说:“父母在,不远游。”可这句话的本意是让子女多陪伴父母,而不是把父母绑在孙辈身边,没日没夜地操劳。
人到老年,本该是享清福、追求点小爱好、安安心心过余生,却往往又被“带娃”这件事困住。
说到底,老人帮忙,是心意;
老人拒绝,也是权利。
真正孝顺的儿女,不是拼命从父母身上榨取,而是懂得尊重他们的选择,给他们自由和体面,你说对吗?
愿所有老人都能活出属于自己的晚年,愿所有子女都能明白:最好的孝顺,不是让父母继续劳累,而是让他们自由地活出自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