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球AP统考季中,树德国际部AP项目再创佳绩,三名同学凭借卓越的学术表现,成功获得全球公认的高中学术荣誉——AP顶石文凭(AP Capstone Diploma)。
其中,高三在读学生Hellen以超前的学术视野与扎实的研究能力脱颖而出,成为树德国际部首位于高二阶段即完成该项顶级学术认证的优秀学子。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了学生个人的出众才华与钻研精神,更充分体现了树德国际部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上的深厚积淀与持续引领力。
*AP顶石文凭的获得需满足一系列高难度学术要求。学生须完成AP Seminar与AP Research两门核心课程,且成绩均达到3分及以上,同时还需在另外四门AP科目考试中取得3分及以上的成绩。这意味着获得该文凭的学生需至少在六门AP学科中展现出全面而优异的学术水平。
高二即获得AP顶石文凭,是一项堪比“学术跳级”的卓越成就。这意味着学生不仅以超前的进度完成了本为高三年级设计的高阶课程体系,更在独立研究、学术写作和批判性思维上展现了远超其年龄的成熟度。
AP Research任课老师Janet强调:“AP顶石文凭的挑战性在于,它不仅要求学生深入掌握两门以研究与实践为核心的高阶课程,还需在多个AP学科领域同步保持优异表现。这全面检验了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独立研究能力和学术韧性。”
用数据,彰显学术实力
在今年全球AP考试中,树德国际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特别是在AP Research科目中,全球五分率仅为15%的情况下,树德学子的五分率高达66.6%,远超全球平均水平。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AP Research论文评审(满分10分)中,树德考生的平均分达到8.4分,几乎实现零失误,展现出卓越的学术写作与研究质量。AP Seminar课程同样表现突出,通过率高达100%,远超全球平均通过率70.1%,印证了学校在批判性思维与学术讨论训练中的系统成效。
在大学招生体系中,AP顶石文凭不仅是一项学术资历,更是学生小组协作、多角度思辨、独立完成学术论文等核心能力的体现。这些能力与大学一年级的学术要求高度契合——AP Research对应大学学术写作,AP Seminar对应研讨课,均为大一基础必修。获得该文凭的学生可实现与大学课程的无缝衔接,从容应对高等教育阶段的挑战。
跨年级走班制:
助力学术加速成长
作为树德国际部AP项目的一大特色,历经5年实践完善的“跨年级走班制”,为学术能力突出的学生提供灵活而个性化的成长路径。该机制打破传统年级限制,允许学生根据实际学力自主选课、跨阶学习,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优者优先”。
高三在读生Hellen同学正是这一选课制度的受益者。借助跨年级选课政策,她在高一修读AP Seminar,并于高二与高三同学共同完成AP Research,从而提前一年获得AP顶石文凭。这不仅体现了其个人杰出的学术天赋与自律品质,也验证了树德国际部在教学制度创新上的前瞻性与实效性——能够识别并支持有潜力的学生突破限制、追求卓越。
AP Research期末演讲
▍学生分享 | Hellen的AP顶石课程体验:
在Capstone课程的学习中,我真正体会到什么是批判性思维与独立研究。Seminar部分让我在和同学以及老师持续的讨论和辩论中,逐渐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审视社会议题,提升了逻辑表达与团队合作的能力。而Research部分更像是一段科研的探索之旅,从提出问题、查阅文献,到设计方法、分析数据,每一步都让我在挑战中成长。Capstone不仅锻炼了我的学术研究能力,也让我明白知识的价值在于解决真实问题。它让我在高中阶段就能体验大学式的学习方式,对未来的学术道路和人生方向都有了更清晰的思考。我相信,Capstone会成为同学们求学旅程中最宝贵的一段经历。
多层次赋能:
语言应用与学术研究能力“双进阶”
AP顶石项目在树德国际部的深入实施,充分展现了其广泛的教育适应性与多层次赋能价值——不仅助力学术能力突出的学生突破自我天花板,也为语言基础或起点相对一般的学生提供了扎实的能力跃升平台和成长路径。
2025届毕业生, AP顶石文凭获得者——Ophelia同学和Charlotte同学,则有另一番不同的感受。初探AP Seminar的时候,大量的文献阅读,2000字以上的英文学术写作,7分钟全英文脱稿演讲,让两位同学倍感压力。随后,在一次次地课堂演练、团队任务、课题讨论、文献分析与反思研讨中,两位同学体会到了阅读速度“肉眼可见”的提升,口语表达更加流畅,文献分析与评价也能信手拈来。
在AP Research课程中,面对独立设计学术研究并撰写4000字以上的学术论文搭配完成接近20分钟的英文口头答辩,两位同学都能从容应对,并在最后取得了5分的优异成绩。这一显著转变,正是得益于树德国际部AP顶石课程所构建的“多元孵化体系”与“研究导师传帮带体系”。
“研究导师传帮带体系”,依托专业导师组全程指导、学术写作工作坊强化训练以及一对一课题深度辅导,从选题立意、方法设计到文献综述和论文撰写,为学生提供系统而细致的支持。
同时,完成研究并取得研究成果的同学将成为项目传帮带的助教老师,助力学弟学妹们的成长,其中Ophelia同学作为Seminar课程的助教也参与到了2026届该课程的教学当中;Charlotte同学作为研究指导助教,参与了我校生物培育项目研究的指导和教学工作。
同学们与各自参与项目导师的合影
同时,我校AP课程中Capstone教研组,通过拆解研究阶段、设置阶段性小目标,引导学生逐步积累学术表达信心和研究实操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在学术层面实现了跨越,英语写作与逻辑表述能力也获得了实质性提升——从最初的撰写困难到最终独立完成一篇结构完整、论证严谨的英文学术论文,语言应用与学术研究能力实现了“双进阶”,从而达成以学科促语言,由学科创语境,托举AP学生学术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这种兼顾学术与语言双重孵化的培养模式,使得AP顶石项目不仅成为学术优生的加速器,更是许多潜力学子实现自我突破的重要跳板。
▍学生分享 | Ophelia的AP顶石课程体验:
细想三年前选择capstone的原因好像也很简单—为了挑战自己。当时也没想到,会在这门课结识这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陪着我奋斗在无数个晚自习,在想放弃的深夜里卷着我继续坚持下去。两年,从懵懵懂懂看长篇论文就晕字到能熟练查找source甚至能思考relevance(关联性)和credibility(可信度),从痛苦嚎叫1200字的IRR(内部报酬率)结构都搞不明白到能思考选题,设计实验,独立写出5000字的论文并进行20分钟的presentation,这一路告诉我完成比完美更重要,所以无论结果如何,有勇气选择这门课的你,有毅力坚持认真完成每篇essay的你,一定会在这个过程中成长收获到想要的东西,trust the process(相信过程)!
▍学生分享 | Charlotte的AP顶石课程体验:
AP Capstone不论是在语言方面的要求,还是思维方面的深度要求,都非常地高,对于高中生来说很有难度,但是同时对自学能力、科研能力都有非常大地提升。通过Seminar的大量阅读、写作、演讲训练,快速突破语言障碍,并且“强迫”你成为一个“类母语者”去思考和应用语言,同时,分析的话题有趣而多元,促进你打开你的思维,从各个方面来思考问题。
并且,Seminar含有大量地文献解读和评价讨论,强调打破固定思维和先入为主的判断,需要先了解作者或者研究者的立场、意图,从而解读他的文章和研究,再从其他不同的方面查找其他研究者从另一个角度,甚至相反的意图对此的研究,再从自己的角度来进行验证和评估,整个过程是一个非常系统的“批判思维”培养的路径,不是成为一个“杠精”而是带着多维包容的视角理解之后做出评价。
而AP Research的科研基础学习,我接触到了不同领域、不同形式的知识,将它们联系在一起,创造性、批判性地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并且在和老师与同学的交流中,我学到了很多学习方法、科研工具、以及思维方式。同时,也体验了独立做研究的艰辛和困难,特别是我的植物一直因为天气原因种不出来,面对不可抗力的颓败,都一一经历过了,我相信之后面对大学的挑战,至少不会比“天天求太阳出来”要难了。
展望未来,树德国际部AP项目将进一步拓展AP顶石课程的外延应用。计划将课程中所培养的研究技能与高水平学术竞赛相衔接,形成“课程—研究—竞赛”三维联动的培养闭环。“学生完成AP顶石课程后,不仅应具备相应学术能力,更应产出可见的研究成果。推动他们走向更广阔的学术舞台,是我们接下来的重点。”Janet老师这样展望。
通过跨年级走班、多学科支持、个性化辅导以及赛学结合等一系列创新机制,树德国际部AP项目正持续培养一批具备大学层级研究能力与批判性思维的高中生,为他们的海外求学与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编 辑 | Yetong
审 稿 | Clark/Sissi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