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司马懿:走向前台
曹魏的第二任皇帝,曹丕的儿子曹叡临终托孤给曹爽和司马懿,共同辅佐继任的皇帝曹芳。曹氏宗族子弟曹爽为了巩固自己的位置,陆续剥夺司马懿的权力,导致双方原有的平衡被打破。
司马懿避开曹爽的进攻,一方面潜心实务,积攒朝堂声誉,另一方面也在暗自构建自己的势力同盟。同样被曹爽打压的传统势力紧密地聚集在司马懿一方,最终发起了高平陵之变,一举拿下曹爽,这也让司马懿一派在朝堂中站稳了脚跟。
拿到了朝堂权力,司马懿随后又解决了以王凌代表的淮南地方叛乱。由于淮南长久以来属于曹氏集团的势力,司马家族要真正拿到淮南地方的掌控权还需要后继的司马师、司马昭兄弟陆续解决。
第二部分 司马师:巩固权力
经过司马懿的谋划,司马家族的权力在司马懿去世后顺利交接给长子司马师。不过,职位可以交接,想要真正掌握司马懿手中的全部势力,却没有那么容易。司马师也注定要拿下一场又一场硬仗。
首先是来自东吴的进攻。在对曹魏很不利的局面下,司马师为了站稳脚跟,不顾朝堂反对仍然展开了和东吴的战争。虽然首战惨败,司马师却能通过主动认错,获得了内部的一致支持。在随后的对吴战争中,由于意外第三方势力的加入,最终司马师靠着军事上的布局谋划,成功拿下东吴军队,反败为胜。
解决完外部问题,司马师还要处理内部斗争。前有来自当时中书令李丰联合皇帝曹芳发起的刺杀,后有淮南地方长官毌丘俭发起的淮南二叛,也都被司马师解决。但司马师也在对淮南的战争中付出了身体代价,他旧疾复发,收兵返回朝堂后去世。
第三部分 司马昭:全面控局
由于司马师没有儿子,司马家族的第三代掌门人带来到了司马懿次子、司马师的弟弟司马昭这里。有父亲司马懿和哥哥司马师打下的基础,司马昭的权力守卫战更加顺利。面对淮南地方发起的第三次叛乱,司马昭出手果断,短时间内迅速打败地方势力,彻底接管淮南。面对新任小皇帝曹髦的反击,司马昭迅速调兵,并在斗争中直接刺死了曹髦。而曹髦之死,正式宣告了司马家族在对曹魏的权力争夺战中获胜。
从司马懿担任辅政大臣真正走向历史前台,到儿子司马师从父亲手里接过权柄、巩固权力,再到弟弟司马昭完成权力交接、全面掌控曹魏政权,这个长达 16 年的过程并不顺利。透过这本书,我们详细了解这 16 年的历史细节,明白了晋朝之所以能够顺利替代曹魏的真实原因,也能从中总结出历史的规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