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照成者王侯败者寇的逻辑推论,放眼整个三国,全都是失败者。
曹操曹丕曹叡父祖孙三代没能一统华夏,仍旧被蜀汉和孙吴阻在了长江以北,然后曹魏的几个末帝齐王曹芳、高贵乡公曹髦、常道乡公曹奂连帝王都不是,全是傀儡。曹魏最后也被家臣司马氏篡夺了政权。
孙权大帝困守于江东一隅之地,没有能力开疆拓土,区区一个合肥打了五次都无功而返。荆州是从盟友手中偷来的,算不得光明正大。孙吴一脉,除了孙权像个帝王外,孙亮孙休乏善可陈,都算不得帝王,末帝孙皓干脆连人都算不上。
刘备开创了蜀汉基业,但是先失去了荆州,又在夷陵惨败给东吴,蜀汉国力成了三国中最弱的一个,昭烈皇帝含恨而亡,继位的刘禅当了四十年太平天子,在蜀汉人才相继凋零后,他终于将昭烈皇帝创立的家业败光,最终被司马氏灭亡。
这么一看,司马氏的晋朝似乎是胜利者,司马炎奋三世之余烈,先篡魏,再灭蜀,后灭吴,三家终归晋,华夏再一次大一统,功莫大焉!但真的如此吗?仔细推敲下,司马氏的晋朝在历代王朝中,属于最没有德行的一个王朝,司马懿把洛水之誓当成放屁,司马师废帝另立,司马昭当街弑君,司马炎篡位自立,无信无忠,根本没有德行。晋朝建立后仅到了第二世就闹出了后宫干政、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基本上算是二世而亡。逃到长江以南的东晋,只能像东吴一样苟延残喘。这样看来,司马氏也算不得胜利者。
在全是失败者的三国,有一个人被衬托的闪闪发光,这个人相貌堂堂、仪表不凡、文韬武略、神机妙算、足智多谋、经天纬地、忠贞不二、高风亮节、鞠躬尽瘁……你能想到的褒义词,都安到他身上,都不会觉得不匹配。这个人就是蜀汉丞相诸葛亮。
诚然,从功业角度讲,诸葛亮也是个失败者,他没能让蜀汉还于旧都、兴复汉室,他五次北伐都无功而返,只能让蜀汉困守于蜀郡这一隅之地。
历史不以成败论英雄,诸葛亮这个人留给历史的品质全是稀缺品,他让后世之人只能模仿,不能超越。
作为臣子,诸葛亮深受刘备的信任,君臣二人相知相和,这才让刘备从一个流寇摇身一变成为一代君王。刘备死后,诸葛亮掌握最高权柄,甚至拥有废立皇帝的特权,但他却从没有不臣之心,而刘禅也从不怀疑诸葛亮的忠诚度,还把其视为自己的相父。蜀汉君臣缔造了历史上的一道奇观,原来君臣之间的关系还可以这么融洽。
作为上司,诸葛亮深受下属的拥戴,诸葛亮做到了选贤任能、知人善任,他提拔的人才基本都成了蜀汉的柱石人物,蒋琬、费祎、董允、姜维,哪个不是鞠躬尽瘁回报丞相的知遇之恩?就算是政敌,也对诸葛亮佩服的五体投地,李严和廖立虽被诸葛亮罢官,但他们听说诸葛亮死讯后,也无不痛哭流涕。诸葛亮做事,讲究的就是“公平”,做事公道,为人公正,下属才会心悦诚服。但凡有领导学会诸葛亮的皮毛,那也是个出类拔萃的领导。
诸葛亮作为蜀汉丞相,“专权而不失礼,行君事而国人不疑”、“终於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更可贵的是,他兢兢业业为国尽忠了几十年,死后却家无余财,只有桑树八百株和薄田十五顷……
不管从哪个方面看,诸葛亮都堪称完人,不仅是三国时期最耀眼的明星,也几乎算得上整个封建时代最耀眼的明星。诸葛亮在后世的高名声,完全是对他人格完美无缺的奖赏。相比于曹操、刘备、孙权、司马懿等人,诸葛亮并不是失败者,反而是最成功的那个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