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快收藏!
多参数监护能为医学临床诊断监测提供重要的患者信息, 它实时检测人体的心电信号、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呼吸频率和体温等重要参数,是一种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重要设备。
熟练掌握心电监护仪的操作技能,是每一位医生都应该掌握的技能。对于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有哪些操作要点不能忽视呢?
1、3 导联和 5 导联心电导线有何不同?
答:3 导联心电导线只能获得 I、II、III 导联心电图,而 5 导联心电导线可以获得 I、II、III、AVR、AVF、AVL、V 导联心电图。
为了方便快速连接,大家采用颜色标记法以便快速黏贴相应位置的电极片。3 导联心电导线颜色标记为红、黄、绿或白、黑、红;5 导联心电导线颜色标记为白、黑、红、绿、棕。
两种规格导联中颜色相同的导线安放的电极片位置并不相同,应用英文缩写 RA、LA、RL、LL、C 来确定位置比记忆颜色可靠。
2、为什么主张先佩戴血氧饱和度指套?
因为佩戴血氧饱和度指套比连接心电导联线快得多,可以用最短的时间监测到病人的脉率和血氧饱和度,医护人员能快速完成的对病人最基本体征的评估。
3、血氧饱和度指套和血压计袖带
可以置于同一肢体吗?
测血压时会阻断影响动脉血流,从而导致测量血压期间监测到的血氧饱和度不准确,所以临床上不建议血氧饱和度指套和自动血压计袖带在同一侧肢体上。
4、持续心电监护的病人,
电极片要更换吗?
需要更换,因为电极片黏贴在同一部位时间过长,会导致皮疹、水泡的发生,所以应该经常检查皮肤情况,即使目前皮肤完好,3~4 天更换电极片及黏贴部位一次,避免引起病人皮肤破损。
停止心电监护后,记住取除电极片。
5、无创血压监测有什么要注意呢?
(1)注意避免在内瘘肢体、偏瘫肢体、一侧乳腺癌切除患者的同向肢体上、输液肢体、水肿血肿皮肤破损的肢体上进行血压监测。还需留意凝血功能差和镰状细胞疾病的病人,避免因测量血压导致医疗纠纷发生。
(2)应常规更换测量部位,专家建议每 4 个小时更换一次。避免持续在一侧肢体上测量,导致与袖带摩擦的肢体发生紫癜、缺血和神经损伤。
(3)成人、儿童、新生儿测量时,注意袖带、压力值的选择调节。因为施加于成人的压力用于儿童和新生儿会威胁到患儿的安全;而当仪器设定在新生儿是,则测不出成人的血压。
6、监护仪上没有监测呼吸的模块,
呼吸是怎么监测出来的?
监护仪上的呼吸是依靠心电图的电极片来感知胸廓的阻抗变化,显示呼吸的波形和数据。
因为左下和右上的电极片是呼吸感应电极片,所以它们的黏贴部位很重要。应尽量将 2 个电极对角安放,以便获得最佳呼吸波。
如果病人以腹式呼吸为主,应把左下的电极片粘在左侧腹部起伏最明显处。
7、各项参数都有报警范围,如何设置?
报警设定原则:保证病人安全、尽量减少噪音干扰、不允许关闭报警功能,除非在抢救时才可以暂时关闭,报警范围的设定不是正常范围,而应是安全范围。
报警参数:心率在自身心率上下 30%;血压根据医嘱要求、病人的病情及基础血压设置;氧饱和度根据病情设置;报警音量必须在护士工作范围之内能够听到;报警范围应根据情况随时调整,至少每班检查一次。
8、心电监护仪显示屏不出波形,
都有哪些原因?
1.电极片没贴好。
显示屏上提示导联脱落,这是由于电极片没贴好,或是由于病人活动,电极片被摩擦掉。
2.有汗液、污垢
患者出汗或皮肤不清洁,不容易导电,间接的造成电极片接触不良。
3.心电极片质量问题
有的电极片保存不当,过期或老化。
4.连接方法不正确
有的护士为图省事,监护仪五导模式只用了三导的接法,肯定无波形。这种情况,更多的见于工作态度不端正、操作不规范的医护人员。
5.电缆故障
连接线老化或断裂。
6.电极片贴放位置不正确
7.心电板、心电板主控板连接线、主控板故障
8.未连接地线
地线对波形的正常显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接地线,也是造成波形不出的一个因素。
来 源 / 危重症护理
平台调整了推送规则
并点击文末 “在看” 与 “点赞”
2026年卫生资格考试备考要趁早!华医题库更新快、功能全:视频课程、海量题库、精品模拟卷、晋高面审辅导一应俱全,更有每日免费刷题福利!点击卡片,立即开启高效复习!
*此处为课程推广广告
点击上方卡片了解详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