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尼采为什么会疯掉?他发疯的背后缘由,实际可以顺着他的经典语录“顺藤“被找到。
尼采疯于1889年1月3日,当时年45岁,此后一直到他55岁辞世,他再也没有清醒过。某种程度上,尼采死于45岁那年。
尼采疯了后
尼采为什么会疯了?有人说,尼采发疯实际是因为他感染了梅毒,而梅毒第三期会入侵大脑,导致大脑坏掉。所以,尼采疯了,是梅毒的作用。
还有人说,尼采发疯是家族遗传的结果,尼采的父亲死得很早,他的父亲名叫卡尔·尼采,他在尼采5岁时因脑软化症去世,该病属于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认知能力下降等症状,尼采的妹妹也有精神病。所以,尼采疯了,是家族脑病遗传的必然结果。
还有医学专家甚至试图证明尼采发疯是确实患了脑病,该脑病名叫:右视神经鞘脑膜瘤。
将尼采发疯归结为“病”,极其简单,然而,却多少有些说不过去。尼采发疯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接下来,我从他的经典语录着手,分析他发疯的真正缘由。
第一句:“孤独者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因为在他的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这句话被很多不受欢迎、不合群的人拿来自我安慰,它与中国传统文化里头的“和而不同”是相反的。一个是告诉你:你不合群是因为优秀,优秀到找不到同类。一个是告诉你:你贵为君子,想法各种自然不会与他人完全一样,但君子仍能在人际交往中,既坚持独特见解,也能与周围人保持和谐友善。
能说出如此厉害的话来安慰“不合群者”,定然也是不合群者。尼采在生活中非常不受欢迎,他的不合群与他本身的社交恐惧和天生的羞涩有关。也与他坚持的很多观点有关,比如,他反对“群畜道德”,他尖锐批判过基督教道德和现代社会的“群畜道德”。他认为这种道德鼓励谦卑、同情、顺从,这种鼓励是为了保护弱者和庸众,会大大扼杀强者的创造力。
尼采
尼采这一番话,直接把基督教都否定掉了,可他的母亲也是基督教徒,她对儿子意见当然很大。但这位伟大的母亲却依旧尽心伺候着他,实属难得。
尼采还歧视女性,认为女性没头脑、没文化,是不配跟他说话的存在。尼采说女性是猫、鸟、母牛,是男人的一件非常危险的玩物,说“男人应当训练来战争,女人应当训练来供战士娱乐,其余一概是愚蠢。”
尼采歧视女人,还因为他认定:女人不可能成为强者。
可女人是这个世界的一半,歧视女人,几乎等于和另一半对立,如此,他不合群、孤独,就是必然了。
尼采和母亲
不合群的人,多半只能选择离群索居,当本应“群居”的动物人类不得不离群索居时,他的一切行为、举止和想法,都会越来越与世界上的其他人不一样,“疯”也是必然了。
第二句:“成为你自己”、“上帝已死”。
在尼采那个年代,这样的话语属于“石破天惊”,在那个普遍信奉上帝的社会里,他的这些话,意味着打破社会习俗、传统和舆论的枷锁,进行深刻的自我超越。说实话,这是会吓到很多人的。
他还进一步说:“你要搞清楚自己人生的剧本不是你父母的续集不是你子女的前传,更不是你朋友的外篇。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冒险一点,因为好歹你要失去它。”“不能听命于自己者,就要受命于他人。 ”“ 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 自由的保证是什么?不再对自己感到羞耻。 ”“ 高贵的灵魂,是自己尊敬自己。”
尼采让那个时代的人去自由地做自己,这就等于把自己和一切传统分离开来,他人为地在自己和一切传统之间造出了一条巨大的、可怕的鸿沟。他说:“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
某种程度上,尼采的思想注定,他将与当时的时代完全对立。太超前注定是痛苦的,而痛苦到达一定极致时,是会让人发疯的,所以,最后尼采彻底疯了。
第三句:“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阳光的,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 ”
这句话是尼采由强者变成了弱者之后,以弱者视角看向强者,而发出的怒吼。他一开始是个强者,想想,三十岁之前就能当大学教授,然后还出书立传,这得多风光,妥妥的强者。
他当时志得意满,开始鼓吹他的那些崇尚强者的哲学理论,他把道德分为强者和弱者道德,说大家都是自私懦弱的。
所以自由竞争没有错,强者就应该奴役弱者,这很正常。
我们都说,话说得太满会死很惨,尼采从三十岁开始就走下坡路了,事业不停地下滑,他呕心沥血写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写到第四卷,完全没有出版社愿意给他出版。
后半生一事无成的尼采,弱到了极致,可他前半生一直在为强者说话,如今自己却成了被自己钉死的弱者,在这种巨大的矛盾下,他在路边抱着一匹挨鞭子的老马喊兄弟,不是再正常不过了吗?前半生,他看不起这些牛马,后半生,他成为了它们。
人从高跌到低的落差,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王炸开局,落魄收场,尼采有太多想不通,而他又是一个越想不通越要拼命想,也就是喜欢钻牛角尖的人,加上还有离群索居的特性,这样的人不疯,谁疯?
尼采
尼采最终疯掉,也与他晚年健康状况出问题有关。他长期受困于严重的偏头痛、视力问题和胃病,这些病痛,进一步导致他无法进行正常的社交活动,让他越来越封闭。他不得不长期独处在安静、阴暗的房间。生理的病痛,让他进一步被孤立。
被孤立到极致,终将无法逃过“发疯”的结局。
尼采疯了之后,又活了10年时间,漫长的10年里,他都需要有专人对他进行看管。前期,即1890年到1897年,这7年时间里,是他的母亲,即被他歧视的女性弗兰奇斯卡在照料着她。
后期,即1897年到1900年,这3年时间里,则是他的妹妹,即同样被他歧视的女性伊丽莎白在照料着他。
相比母亲,妹妹对他一直没什么感情,他们是互相厌恶的,尼采歧视女性,对妹妹尤其看不起。而妹妹也因为哥哥对他的歧视,一直对哥哥心怀恨意,谁曾想,最终尼采疯了、母亲死了,他唯一的依靠竟变成了妹妹。
因为没感情,伊丽莎白对尼采的照料充满着功利性,她照顾他,更多的是为了控制、利用和塑造尼采的著作等遗产,以为自己牟利。伊丽莎白接管尼采后,对他的不恰当利用,让尼采哲学在后世的接受史(尼采哲学在后世的接受经历了从边缘化到主流化的过程)产生了极其深远且负面的影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