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钟建军 通讯员 晓梦 莎莎
近日,栖霞市人民法院成功办结烟台首例“诉讼保全转执前扣划”案件。该院在一起不当得利纠纷中,通过创新适用“执前扣划”机制,将20余万元案款在3日内全额执行到位,实现了“案结事了”的良好效果。
据悉,该案是烟台法院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立审执”一体化协调机制改革的生动实践,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高效兑现群众胜诉权益提供了新路径。
案结事未了,付款陷僵局
被告名下光伏电站在电量统计及电费核算过程中,因抄表数据出现错误,超额取得发电补贴和上网电费共计20余万元,致使某供电公司遭受经济损失。该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返还不当得利。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根据原告某供电公司申请,迅速采取诉讼保全措施,依法冻结被告名下银行存款。
经法官多次调解,双方虽达成和解协议,但在履行环节却陷入僵局:被告希望解冻账户后付款,而原告则担忧解冻后债权落空。
若按传统模式,原告需重新申请执行立案,不仅增加当事人诉累和成本,也可能导致程序空转,衍生新的矛盾。如何破解“解封怕赖账、冻结误经营”的两难局面,考验着司法智慧与担当。
执前扣划款,破解“两难”局面
面对难题,栖霞市人民法院审判部门与该院执行局迅速启动协同会商机制。经深入研究,一致认为该案符合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工作指引精神,可探索通过“执前扣划”机制化解难题。
所谓“执前扣划”,是指在案件审理阶段已采取诉讼保全措施的情况下,经当事人申请,由审判部门作出裁定,执行局直接划转已冻结款项,从而免去正式执行程序,直接实现胜诉权益的创新机制。
方案确定后,栖霞市人民法院迅速行动:原告提出申请,审判法官依法出具扣划裁定,执行干警即刻前往银行办理手续,20余万元案款从被冻结账户直接划转至原告账户,全过程仅用时3天,实现了“零执行费用、零履行风险、零程序空转”,双方当事人对此均表示高度认可。
“立审执”协调联动,高效兑现胜诉权益
本案作为烟台首例“执前扣划”成功案例,不仅高效兑现了企业合法权益,更以其创新的工作机制和显著的示范效应,引发广泛关注。本案中,栖霞市人民法院主动向前延伸司法服务,在执行程序启动前即将矛盾化解,有效减轻了群众诉累,是司法为民宗旨的生动实践。
同时,案件处理过程深度深化了“立审执”协调联动机制改革。通过打破立案、审判与执行之间的程序壁垒,法院内部实现了高效协同、无缝衔接的闭环工作模式,为从源头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栖霞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本案运用的“执前扣划”机制,大幅缩短了涉企债权的实现周期,显著降低了企业的维权成本,让企业家能够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为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坚实保障。
下一步,烟台法院将持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立审执”协调配合工作机制,加大执前调解和执前履行力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和司法温度,为服务保障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贡献更多司法力量。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