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中美双方在西班牙马德里进行了一场长达6小时的谈判,紧接着就传出风声,特朗普政府打算推迟原定于9月17日生效的那道TikTok禁令。
简单来说,美国政府原本要求字节跳动彻底剥离TikTok的美国业务,否则就全面封杀,但现在,特朗普团队似乎踩了刹车。
从去年开始,美国政府就以“国家安全风险”为由,对TikTok这款中国背景的短视频app穷追猛打。特朗普政府甚至放话,要求字节跳动要么把美国业务卖给别人,要么就滚蛋,而最后期限定在9月17日。
眼看着只剩几天了,消息灵通人士透露,白宫可能再给个宽限期。
这不是第一次延期了,去年他们就拖过一次,从11月延到今年9月。所以,这次再延,不算太意外,但 时机很微妙,正好在中美高层谈判刚结束的节骨眼上。
为什么这么巧?谈判桌上谈了啥?没人透露细节,但大概率绕不开TikTok这个烫手山芋。
中美关系现在像一团乱麻,从贸易战到科技竞争,再到地缘政治博弈,TikTok成了其中一个缩影。
美国政府担心用户数据被中方获取,字节跳动则坚称自己清白,还提出各种方案来安抚美方,比如把数据存储在美国本土,由美国公司监管。
但政治这东西,从来不是纯技术问题。
特朗普团队的选择,可能更多是出于策略性考量。
要知道,TikTok在美国可不是个小玩意儿。
它拥有超过1亿用户,一大堆创作者和广告商靠它吃饭。突然封杀,等于砸了无数人的饭碗。
数据显示,TikTok每年在美国能带来几十亿美元的收入,还能带动周边产业。
现在美国经济因为疫情惨兮兮的,失业率居高不下,特朗普如果这时候来个硬性禁令,容易背上“破坏经济”的锅。
尤其是年轻选民,也就是TikTok的主力军,本来就不是特朗普的铁杆粉丝,再惹毛他们,选情可能雪上加霜。所以,延迟禁令可能只是缓兵之计,先稳住局面,等大选后再秋后算账。
第二层:谈判筹码的游戏。
中美刚谈完6小时,消息就漏出来,大概率是TikTok成了谈判桌上的一个 谈判筹码。美方可能用延迟禁令来换取中方在其他领域的让步,比如贸易、科技、甚至地缘政治。
特朗普最爱玩这手“我给你点甜头,你也得给我点什么”。
反过来,中方也可能暗示,如果美方逼太紧,会报复,比如对美国科技公司下手。
这样一来,延迟就成了双方默契的一部分:既不撕破脸,又留有余地。
第三层:法律和实操的麻烦。
真要封杀TikTok,美国政府得走一堆法律程序。字节跳动已经在美国法院起诉了,官司可能拖上好几年。而且,彻底剥离一个这么复杂的业务,技术上也不是说办就办。
美方可能发现,硬来会惹一身骚,不如先拖着,静观其变。
别忘了,特朗普政府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有的鹰派想往死里打,有的务实派则担心后果,延迟决定可能反映了这种内部分歧。
总之,美方的“延迟”绝不是大发慈悲,而是冷静的利弊权衡。
反过来,看看字节跳动和中方的反应,也挺有看头。
字节跳动这家公司,从一开始就没像某些企业那样跳脚骂街,而是低调务实。他们提出把TikTok美国业务卖给甲骨文(Oracle)或者沃尔玛,但保留部分股权和技术控制。
这方案挺聪明,既满足美方“安全”诉求,又保住自家利益。
同时,他们还在全球范围内多元化,比如加大在东南亚和欧洲的投入,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这种“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的策略,值得所有中企学习。
毕竟,中美摩擦注定长期存在,企业得学会在夹缝中生存。
而中方政府也没直接挥大棒。相反,更注重用规则和外交手段说话。
中国商务部之前出台的“出口管制”名单,就把TikTok的算法技术列入保护范围,相当于告诉美方:你想硬抢,没那么容易。
但这招用得克制,没升级成全面对抗。
在中美谈判中,中方可能强调合作共赢,避免局势恶化。毕竟,中国也不想因为一个app就和美国彻底闹翻,而全球经济链绑得太紧,谁也不好过。
从更深层看,这场博弈反映了中美科技竞争的新常态:不再是“你死我活”,而是“缠斗+共存”。
TikTok事件可能成为一个范例,即如何用商业和法律手段化解政治危机。
而中方和中企的冷静应对,也让全球看到,中国公司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而是有智慧有实力的玩家。
不过,风险还在,特朗普政府变数太大。
中美之间的科技战、经济战还会继续,但方式可能更精细化,不再是蛮力对抗,而是谈判、延迟、妥协的循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