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是近几年的热词。以我多年观察,长宁是个很会闷声干大事的区。相对松驰的外表下有着强悍精准的眼力和策划执行力。长宁的更新,更像是微更新,并非生机勃勃的万象更新,而是表现出动态恒定的哲学追求,是新旧合璧、开放包容、有着精细颗粒度的上海的“肉身明证”:上海不是旧梦,而是行进中的综合现场。
我每天要经过淮海西路。淮海西路先天条件并不优越,却很少蹭传统淮海路(主要指淮海中路商业街)的声名与流量,不会被传统淮海路驯化,自有一番风流蕴藉。如今,在淮海西路的最西端,有个重大的亮点:A.F.A。它地处安顺路和凯田路之间,是历史工业遗存更新的典型案例,由原上钢十厂转世而来的红坊再度转世而来。其中的核心区域,是原上钢十厂冷轧带钢车间,是著名的文物保护建筑。如今的ROJO艺文空间。
这个车间,曾承载了两代人的记忆。1956年上海第十钢铁厂成立,迅速跻身上海工业重地之一,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进入产业调整阶段,有关近现代工业建筑、产业遗产的保护、开发与再利用课题的“城市再生”浪潮袭来。2005年,上钢十厂引入改造团队,对原厂房进行保护性改造及功能重塑后,变身为文化地标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红坊,上钢十厂由此开启再生之路。
当年的红坊是很IN的所在,同时期还有莫干山路等。我很年轻时,在红坊的冷轧带钢车间参加过许多派对,看过很多SHOW和展,充满经济上行期特有的奇幻和浮华。2011年以后我也常去红坊遛娃,在那片坡度跌宕的开阔草坪上有几樽硕大的钢铁雕塑,儿子抱着玩具球或玩具枪跑上跑下的样子,至今仍历历在目。
时光多情如故人,它改变了土地,不断重塑记忆。2017年红坊开始又一轮城市更新改造,磨砺了几年,如今的A.F.A即将在今年底揭开面纱。与之前工业遗存更新1.0版本的红坊相比,除了项目无围墙,和6000多平米的公共绿地融为一体之外,A.F.A因地制宜探索出一条冷峻、自然、硬朗、无界的艺术商业全新道路,独具雄性气质。且仍能看得出红坊的基因文脉,带动了淮海西路的蝶变。
而徐汇滨江,又称西岸,则是最令我感觉有上海滩大时代感觉的区域。也是魔都最有未来感和希望感的所在,且仍处于历史最快的发展周期中。11.4公里滨江岸线的迭代更新史,足以成书。这条集聚了铁、煤、砂、油等各类民族工业的封闭式工业岸线,是20世纪民族工业的摇篮,沿江曾分布着南浦火车站、北票煤炭码头、上海飞机制造厂、上海水泥厂等重要的工业企业,煤炭运输渡口、水路联运码头、仓储物流、军用机场等曾经牢牢封锁了整条滨江岸线,让人难以一窥究竟……从2008年徐汇滨江开始整体规划至今,历经17年的大刀阔斧、大拆大建和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空间改造和产业复兴一任自然,回望却是翻天覆地。
西岸是徐汇滨江在“后世博时代”的称谓和在更新探索中最终确定的调性,它对标的是纽约SOHO、东京代官山和巴黎左岸。前身是煤炭码头的龙美术馆;前身是上海水泥厂的西岸梦中心;由上海飞机制造厂厂房改造而来的西岸艺术中心;由普利兹克奖得主让·努维尔操刀设计的星美术馆;龙华机场跑道与机场河共同改造而成的徐汇跑道公园等佳作风起云涌,传媒港、金融城、数字谷、西岸智塔和西岸艺岛等项目层出不穷。西岸的蝶变并非一蹴而就,却有着艺术传媒、科技金融、人工智能之间精细适配的动态规划,达到了系统性提升。
复杂包容是城市的天性。我时常在想,在野蛮生长期,城市发展是“摊大饼”,而如今上海的“中年变法”更侧重逻辑精密,深耕内涵,是更适配当下状态的发掘与再造。艺术配厂房,咖啡配仓库,让废弃空间机能重构,让社区肌理细腻缝合,让工业遗存创意重生,上海城市更新被赋予全新的时代叙事,且仍在不断续写中。
原标题:《何菲:如琢如磨的中年上海》
栏目编辑:史佳林 文字编辑:沈琦华
组稿编辑:吴南瑶
来源:作者:何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