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澜昌
顿巴斯、扎波罗热、哈尔科夫、苏梅,四个名字如今像四个沉重的铁门,将乌克兰军队牢牢锁住。前线局势急转直下,乌军总司令西尔斯基在战略上几乎被俄军牵着鼻子走,每一次兵力调动,每一次防御部署,都像是在为俄军铺路。尤其是波克罗夫斯克北部的多布罗皮利亚突出部,如同一把巨大的镰刀,逼迫乌军从苏梅、赫尔松和扎波罗热抽调精锐部队,反攻的意图被俄军精准拆解,同时又让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东部边界的防御压力骤然升高。即便第12亚速突击旅、第14亚速突击旅被投往前线,也难掩战局的阴霾。
俄军第132旅在多布罗皮利亚稳扎阵地,把乌克兰第12亚速旅、第14亚速旅、第93机械旅和第82突击旅紧紧套牢在鲁比日内、库切里夫亚尔和沙霍伊,脱离战场几乎无望。北方舰队、黑海舰队、波罗的海舰队在罗斯空天军轰炸机的支持下,向波克罗夫斯克发起集中总攻。乌克兰守军伤亡惨重,城市防线摇摇欲坠。
截至9月13日晚,俄军已攻入康斯坦丁诺夫卡东部城区,巷战激烈展开。第4旅进入顿河君士坦丁罗夫卡行政区,突击小组已推进至南部戈梅利卡街。乌军第28机械旅在奥列克桑德罗舒尔泰恩西部河段被包抄威胁下,选择撤退。战场上,每一次推进都伴随火光与爆炸,每一次撤退都伴随士兵疲惫的脚步和沉重的哀号。
北约专家指出,乌克兰战线形势全线不利。兵员补充成为难题,红军城方向的乌军三支防卫旅,仅有正常编制的30%兵力。西尔斯基透露,俄军局部攻势兵力至少是乌克兰守军的三倍,局部甚至达到六倍以上。补给同样紧张,武器弹药不足成了压在乌军肩头的巨石。美国削减援助计划,加之运输线频频遭袭,前线物资缺口不断扩大。
夜幕下,俄罗斯战术弹道导弹呼啸而来,击中基辅郊外北约军火列车,引发剧烈爆炸与冲天大火。爆炸波及邻近弹药库,二次爆炸甚至吞噬了尚未运往前线的武器弹药。这意味着乌克兰守军不仅要面对俄军的火力压力,还要承受弹药补给被一锅端的现实——没有弹药,再勇猛的士兵也难以撑起战线。
战场地图像被俄军精确描绘的棋盘,每一步都经过缜密计算。乌军精锐部队被迫分散调动,每一次防御都是耗尽力气的消耗战,而俄军利用突出部的地形优势和火力集中攻击,让乌军步步紧逼,几乎没有喘息空间。街道上的战斗、河岸线的反复争夺、火光映红的夜空,所有这些画面都让人感受到战场的残酷与乌军的困境。
在这个时候,北约提供的援助本应是缓冲剂,却因为运输线受袭、火车站被毁而成为空中楼阁。后勤困境让乌军不仅要面对兵力和装备劣势,还要承受心理上的巨大压力。战场上,每一次火力交锋都可能因弹药不足而被迫退却,每一次防御阵地的丧失都可能引发连锁撤退。
对于西尔斯基来说,这是一场几乎没有缓冲余地的战略博弈。多布罗皮利亚突出部的俄军如同一颗定时炸弹,迫使乌军不得不在多条战线之间消耗有限兵力。每一次反击、每一次调动都像在赌运气和耐力,而俄军则像在引导棋局走向预定的胜利轨迹。
夜晚的顿河君士坦丁罗夫卡,巷战硝烟弥漫,街道被炮火撕裂,乌军的防线在一步步后退。士兵们不仅要面对数量和火力的劣势,还要承受补给线中断的现实压力。北约专家的评估显而易见:前线困境和物资短缺的叠加,让乌克兰军队在战术和战略上都陷入极端被动。
整个顿巴斯战局,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马拉松,俄军掌控节奏,而乌军只能被动应对。火光映红夜空,爆炸声震撼城市,士兵的步伐沉重而疲惫,每一次尝试反击都可能在弹药不足、兵力劣势下付出惨痛代价。战场如同一幅残酷的油画,每一笔都是鲜血与火焰交织。
在这种背景下,乌克兰战线不仅考验军事指挥能力,更考验后勤、心理、战略耐力。多布罗皮利亚突出部、康斯坦丁诺夫卡、波克罗夫斯克,每一处战点都成为俄军攻势的节点,也成为乌军生死存亡的考验。战争的残酷和不确定性,让人不得不承认:前线形势正逼迫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战略上不断做出艰难选择,他真的太难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