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走得很安静。
那天下午,我从公司赶到医院,她已经昏迷了。老公在床边红着眼睛,小姑子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我站在门口,突然觉得有些不真实。
这个曾经每天为我和老公的晚归而唠叨,为孙子的学习成绩而焦虑,为菜市场的白菜涨了五毛钱而计较的老人,就这样要走了。
"妈,晓雯来了。"老公轻声说。
婆婆缓缓睁开眼,目光在房间里转了一圈,最后落在我身上。她费力地抬起手,朝我招了招。
我走过去,她的手冰凉,像枯树枝一样细瘦。她在我耳边说了句什么,声音小得像蚊子。
"什么?"我低下头。
她艰难地从枕头下摸出一个小布包,塞到我手里,然后紧紧握住我的手。眼神很急,好像有什么重要的话要说,但只能发出微弱的气音。
"妈,您别说话了,好好休息。"我安慰她。
她摇摇头,又指了指布包,然后闭上眼睛。
两个小时后,婆婆走了。
办完丧事那天晚上,我才想起那个小布包。老公已经睡了,我坐在客厅里,打开了它。
里面是一张存折,还有一张纸条。
存折上的数字让我愣住了——十八万六千块。
这不可能。婆婆一辈子省吃俭用,连买个电视都要比价好几天。她哪来这么多钱?
我打开那张纸条,上面是婆婆歪歪扭扭的字迹:
"晓雯,这是我攒了二十年的钱。你和志明结婚后,我每个月都会从生活费里省出一些,为你们攒着。志明不知道。我知道你们年轻人压力大,房贷车贷都要还。我走了,这钱留给你们。密码是志明的生日。记住,千万别告诉志明是我给的,就说是你妈给的。志明这孩子心软,知道了会难受的。"
我看着这张纸条,眼泪掉了下来。
婆婆生前,我们关系并不算好。她总觉得我不会做饭,不会照顾志明。我也觉得她管得太多,连我们夫妻吵架她都要插嘴。我们客客气气地相处了十年,从来没有真正亲近过。
但她居然为我们攒了二十年的钱。
我想起那些细节:她总是买最便宜的菜,衣服穿了又穿,舍不得扔。我买给她的护肤品,她舍不得用,说太贵了。她每次都说钱要省着花,以后还不知道有什么用处。
原来那个"以后的用处",是我们。
第二天,我拿着存折去银行查了明细。
从我和志明结婚的第二个月开始,每个月都有固定的存款。有时候是三百,有时候是五百,最少的时候也有一百。二十年来,从没间断过。
我算了算,这些钱几乎是她每个月生活费的一半。
怪不得她总是舍不得这个,舍不得那个。怪不得她每次去菜市场都要讨价还价,为了几毛钱跟人争半天。怪不得她总是说自己不饿,把好的留给我们。
我以为她是抠门,是小气。原来她是在为我们省钱。
我坐在银行大厅里,想起婆婆最后的话。她说千万别告诉志明是她给的,就说是我妈给的。她了解自己的儿子,知道志明要是知道这钱的来源,会愧疚一辈子。
她连走的时候都在为我们考虑。
回家的路上,我想了很久。志明这些年对我很好,但我们感情平淡,更像是搭伙过日子。我一直觉得婆婆不喜欢我,觉得这个家里我是外人。
但今天我才明白,原来这个看起来严肃古板的老人,早就把我当成了真正的家人。她用她的方式爱着我们,保护着我们。
而我,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她。
那天晚上,志明问我:"妈走了,你心里怎么样?"
我想了想,说:"有点遗憾。"
"什么遗憾?"
"我觉得我从来没有真正认识过她。"我顿了顿,"她是个好人。"
志明点点头:"她确实是。她这一辈子都在为别人活着。"
我没有告诉志明存折的事。就像婆婆说的,志明这孩子心软,知道了会难受的。但我决定,这笔钱我不会动。我要把它存起来,等将来志明老了,生病了,或者有什么急用的时候,我就说是我早就准备的。
就像婆婆当年为我们做的那样。
现在我才明白,家人之间的爱,有时候不是说出来的,而是藏在这些细微的行动里。婆婆用二十年的时间,把她的爱攒成了一张存折,攒成了十八万六千块钱。
这笔钱不重,但比什么都重。
我把存折锁在抽屉里,心里想:谢谢您,妈。我会好好照顾志明的,就像您照顾我们一样。
有时候,人走了,但爱还在。以一种我们想不到的方式,继续温暖着我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