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老兵的田园质感
———茂戈《曹家春雪》里的老兵乡愁和梨文化延展
贾洪国
龙会山之怀抱,寿县境之南方。
锦绣铺兮曹家,春曲荡兮梨乡。
聚千古之精气,融万载之圣光。
水澄碧而柔美,山巍峨而豪壮。
读完《曹家春雪》,合上书页,书中的《百年梨乡赋》依然在脑海里回想。深感梨花的花语是游子永远的守候,可即使梨花开满全世界,也挡不住军旅作家的浓酽乡愁。作家茂戈《曹家春雪》(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25年7月)以千年梨乡曹家镇为背景,默默注视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喜怒哀乐,以作家的担当,接续乡村梨文化延展之路,于历史跌宕中重塑“乡村繁荣”的和谐图景。
有着22年西藏高原军旅生涯的茂戈(本名陈茂兴),回到故乡,便以曹家镇梨花聊以慰籍乡愁。在其军旅文学作品深受读者与文学大家好评的同时,他将军旅文学中那股雄浑、冷峻而又炽热的风格,融入了对中国当代乡村振兴的观察与书写中。
《曹家春雪》应该是茂戈文学路上的“采菊东篱”——悠然转身,却别有洞天。这部以乡村振兴为背景的农村现实题材作品,引人入胜。拜读之余,不禁由衷感叹:茂戈莫非真有三头六臂?要知道,他同时主编经营着“雪域老兵吧”平台,每日推送万字内容,审稿、编辑、配图、联络作者……繁琐事务多如牛毛,常人如何还能有心力、有时光潜心创作一部长篇?然而茂戈做到了,并且做得如此出色。
西藏军营远离家乡的梨花,天长日久,浓浓的乡愁,并没有因为军旅文学创作的成就而变换它的深情,反而因了时间的叠加,在转业回到故乡瞬间叫人泪流满面。他多想饮一杯在寿乡的土壤里酝酿的美酒,清冽的纯粹的来自大自然的味道,相信那些沾在酒瓶的梨花是至情不渝的恋人,即使分别的最后也要深深地烙在掌纹的每个深深浅浅里。
从体验生活开始,茂戈对梨乡的爱就充斥着乡土的晕染,这种很原始的爱只因22年雪域高原军旅那份与生俱有的乡人乡愁气质。这种气质,无法磨灭也没想去磨灭。就像和着梨花节的酒香,永远不能拒绝土地给予的自己荣耀。
画上相思的符号,任在岁月的沟沟壑壑里跌宕起伏,这种想念乘载在一瓣瓣的梨花雨中,翻过二峨山、越过曹家镇,将离去的茂戈和故乡的炊烟洇成一地相思烙印。
“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在别人眼里的“白锦无纹香烂漫”,于茂戈是“梦回人远许多愁”。有人说,梨花最适合在微雨中欣赏,一枝梨花春带雨,才是绝美佳景。然而,茂戈不敢看雨中梨花,对他来说,那艳阳高照的梨花节才更有动感和气息,才是眷恋乡亲回馈富裕的浓墨重彩。
《曹家春雪》是一部流淌着乡土深情的作品,它脉搏强劲,呼应着新时代的变迁。茂戈以温暖细腻的笔,于乡村振兴的长路上游走、洞察,绘就了一幅关于信仰、梦想与深情的画卷。通过黄春雪这一核心人物及其团队在乡村振兴中的实践,展现了当代中国乡村转型的复杂历程与希望。
小说并非悬浮的乡村书写,而是通过黄春雪的视角,呈现乡村振兴中的灼痛与新生。梨乡的华丽转身,既是土地与生命的共生关系,也是无数像黄春雪一样的基层干部的文化迭代实践。
小说通过三场梨花节场景的描写使“春雪”意象完成三重蜕变:
一、传统文化的载体:被梨花熏染了四百年的曹家镇,成为乡土文化的符号,承载着农耕文明的根脉!书中的女镇长、党委书记黄春雪,与爱人去曹家镇看梨花,那么多的花瓣,给高高矮矮的乡村涂上了一层季节的馈赠。梨花不疾不徐,反而更多了一些洒脱,一种叫做“清欢”的味道。于是,黄春雪听到了来自曹家镇的呼唤,选择离开县委机关,奔赴“百年梨乡”曹家镇。她的灵魂远征,是要将曹家镇打造成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
二、现代转型的隐喻:黄春雪作为农大硕士,将现代理念植入梨乡,梨树嫁接的描写象征着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即使是在疫情期间,黄春雪也要坚持举办梨花节,以传承百年梨文化血脉。以此,通过主人公黄春雪在梨乡振兴过程中的故事,展现了乡村文明在新时代背景下的蜕变。小说中“梨花”意象的反复出现,既象征着传统农耕文化的生命力,又暗含着现代化进程中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融合。
三、文化迭代的希望:小说第三次描写梨花节,是在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梦境中升华——黄春雪梦见一个目光清澈的孩子,引领所有人漫步于梨花盛开的现代化曹家镇。这不是黄春雪的一个梦,而是所有乡村振兴人的梦。同时,这又是一个关于乡村振兴的未来,一个全新的起点。因为,乡村振兴不是“推土机”式的革命,而是“细雨润土”式的文化更新,最终实现传统习俗的现代转型。
《曹家春雪》将百年梨乡文化与现代治理理念结合,例如黄春雪在保留梨膏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的同时,推动民宿、全梨宴等新业态发展,体现了“细雨润土”式的文化迭代理念。那是生命与希望的隐喻,是一种积蓄已久、即将喷薄而出的力量。它使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乡土文明在时代浪潮中的真实脉动。
这不仅是茂戈个人文学创作的新里程碑,更是他为这个变革时代的乡村,留下的真诚而深刻的文学见证。
当代作家能否在“立德、立功、立言”的维度上回应先贤期许,做到“创制垂法、博施济众”,“拯厄除难、功济于时”,“言得其要、理足可传”?茂戈以《曹家春雪》递交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它昭示我们:振兴需与文脉同步,其根本路径,正是如茂戈这般“华丽转身”——以双脚丈量土地的温度,以心灵倾听发展的回响,以文字铭刻百姓的悲欢。
文学存在的最大价值,就是揭示出乡村发展脉搏的真实性。基于我们这个时代对乡村巨变的敏感力,和对乡愁领受的钝感力,作为“膀子客”读者,觉得有必要将里那些被遮蔽了的生命和活着的痛感明白清楚地指出来,给愿意看见的人看见,让愿意领受的人领受,使愿意激活的人激活。
通过这部心血之作,茂戈不仅实现了自身与乡愁的深度和解,更为雪域高原的文学创作版图奏响了洪亮的转型号角。他与众多热爱文学的西藏退役老兵一起,共同绘就了一幅充满诗意与哲思的“夕阳精神画卷”,厚重、光亮,且意味悠长。
(注:本文插图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贾洪国:1968 年生人,西藏军旅五年,双流县报记者十年。出版有个人文学集《 一花一世界 》《 人生足迹 》 《 风兮雨兮》。近年来,主要精力用于采写《寻访战友故事集》,目前已完成了《军旅宥坐——寻访战友故事集》两册,50万字已汇编成书。因为“人在变老,军旅的记忆却永葆青春!”把文字当成爱好经营,把生活当成诗意品味,一念花开,一念云起,在时光中拈花微笑,能穿透岁月漫漫的尘埃。州省诗人协会会员、贵州省散文学会会员、贵州省纪实文学学会会员。协会会员、贵州省散文学会会员、贵州省纪实文学学会会员。
作者:贾洪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