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新书|《拉开人生差距的关键能力》
内容简介
拉开人生差距的关键,从来不是天赋或运气,而是专注力!
日本知识生产领域专家多年研究精髓
独创5S原则+4R原则实操方法,先学会专注,再养成自律+专注的好习惯
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每个人的人生都悄然拉开了帷幕。无论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出生,那一刻的我们,都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然而,若干年后,各自的人生轨迹却走向天壤之别。
拉开普通人与优秀的人的差距的,除了见识和格局,还有专注力。专注力看似无形,却默默主导着每个人的生活。因为人只有做到专注,持续保持高度的心流状态,才能把时间、精力和资源高效整合。并在自律的加持下,形成改变人生的核心动力,从而心无旁贷地去达成自己设定的目标,实现跨越阶层的发展,拉开自己与普通人的距离,成为1%的顶级人才。
本书以人生差距源于专注力差异为切入点,融合蒙台梭利教育理念、心流体验理论及谷歌、亚马逊等企业案例,提出专注力并非天赋,而是可通过系统训练掌握的核心技能。书中不仅拆解了顶级人才的专注力养成路径,剖析其底层逻辑,更提出了5S+4R实操方法——先通过 5S 原则提升专注能力,再借助 4R 原则保持专注状态,最终形成专注力的良性循环。
书籍亮点
1.作者永田丰志深耕企业管理与成功学研究,结合对谷歌、亚马逊等世界级顶尖人才的深度调研,提炼出经实践验证的“专注力法则”,兼具学术严谨性与实操性。
2.针对“学历、家境、时代是否决定命运”等普遍困惑,用本田宗一郎、松下幸之助等案例打破固有认知,指出专注力才是拉开人生差距的核心变量,回应大众对成功本质的追问。
3.打破“专注力只能从小培养”的误区,结合大脑可塑性研究,证明成年人可通过系统训练提升专注力,无论职场新人、中年危机者还是创业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4.以5S 原则(简单化、小目标等)和 4R 原则(节奏、放松等)为核心,步骤清晰,如将任务拆解为小目标、按节奏分配专注与休息时间,可直接套用。
5. 作者精心安排的 “本书问答小结” 部分,通过梳理核心观点、解答读者疑惑,不仅能帮助读者对核心内容形成更清晰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增强书中方法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
作者简介:
永田丰志
1966年出生于日本福冈,毕业于九州大学。现任株式会社SHOWCASE董事兼最高执行责任人。创业第9年,他带领公司在东京证券交易所Mothers板块上市;第11年,又带领公司成功转板至东证一部。作为知识生产领域的研究专家,他长期专注于图解思维、框架分析等提升商务人士知识生产力的研究,通过国内外的写作与演讲活动,持续普及商业知识。
目录
第1章 1%顶级人才的通用法则
针对幼儿的天才培养计划/ 002
马克·扎克伯格和安妮·弗兰克的共同点 / 006
能够改变孩子的蒙台梭利教育法到底是什么/ 008
在感受能力强的时期应该做的“工作”是什么 / 011
从小建立逻辑思维的基础/ 013
自律和专注对儿童的影响/ 017
第一把钥匙:点燃动力的引擎 / 020
第二把钥匙:专注的体验带来的幸福感/ 025
难易度与能力的完美平衡/ 028
专注力养成术对于成人也奏效吗/ 032
造就1%顶级人才的“专注力螺旋” / 034
第2章专注体验创造非凡成功
如何召集最强大脑 / 048
培养专注力的理想环境是什么样的 / 054
将棋高手如何锻造脑内模拟 / 061
支撑专注力的是身体和精神 / 066
德鲁克心中的理想教育者 / 074
如何成为诺贝尔奖级别的伟大学者 / 080
一万小时定律带来的真正效果 / 087
第3章培养专注力的技巧
焦点集中与分散集中 / 098
专注力 =深度×时间 / 100
个人危险感会产生专注的荷尔蒙 / 102
被噪音包围的生活会产生意识的混乱 / 103
提高专注力的5S原则 / 105
保持专注力的4R原则 / 118
专注时,不要去判断事情的好坏 / 127
假设今天是人生最后一天 / 130
乔布斯沉迷的冥想 / 134
培养专注力的呼吸法 / 136
第4章领导者塑造组织的专注氛围
组织的专注力体现在何处 / 142
自由研究时间孕育的热门产品 / 144
24小时催生的爆发力 / 148
优秀企业的站立会议 / 150
6小时专注工作制 / 154
弹性制度与远程办公 / 156
苹果如何凭借专注力锻造极致产品 / 159
不是教,而是学 / 161
本书问答小结 /165
结 语 /173
样章
第1章1%顶级人才的通用法则
针对幼儿的天才培养计划
在2012年底,我意识到一个重要的事实。那时我正在为上一部作品《1%的顶级人才的思考法则》做调查。
为了回答“那些不为人知的小企业究竟是通过怎样的契机实现突破的”这一问题,我收集了众多企业从初创阶段一跃成为世界级行业巨头的创业故事。通过对谷歌、亚马逊、戴森等知名企业在初创时期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实现突破的秘诀进行总结,我试图从中找出它们成功的共同点。
在这一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令人意外的现象:孕育出伟大事业的真正源泉,并非创始人的经营战略或策略。相较于卓越的业务能力,创业者们的成长经历展现出了更为惊人的相似性。
那么,这种相似之处究竟是什么呢?它正是那些位于世界顶尖位置、位于金字塔尖1%的商业精英们所共同接受的一种幼儿教育。
杰出人才往往是名校毕业生群体,这一现象并不令人意外。日本的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堪称顶尖学府,美国的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更是享誉全球。我们似乎早已对从这些名校走出、取得卓越成就的人才习以为常。
然而,若论及幼儿园或小学教育与日后“商业上的巨大成功”之间的联系,恐怕就不那么显而易见了。回顾自身的成长经历,我甚至已经记不清自己在幼儿园时所受的教育是何种模样。正因如此,我们往往倾向于认为,那些成功人士所接受的相似的基础教育,或许只是一种巧合,对其事业发展的实际作用较为有限。
事实并非如此,而且恰恰相反。当被问及自己成功的秘诀时,许多人明确表示,对他们影响最深的,正是幼年时期所接受的教育。例如,谷歌的两位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他们创立了一家市值高达2820亿美元的企业,而他们均受益于同一教育项目。
这两个人在美国广播公司(ABC)旗下的电视台的特别节目中被主持人问道:“成功的关键难道是因为父母是大学教授吗”?他们给出的答案大相径庭。
一个人回答说:“其实和父母是大学教授毫无关系。是幼儿时期所接受的教育让我学会了独立思考,更为我养成主动做事的习惯打下了坚实基础。”另一个人则回答说:“通过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并做事情的能力,让我拥有了追求任何我感兴趣的东西的自由。”
正如美国广播公司旗下的电视台主持人所介绍的那样,拉里·佩奇出生于美国,其父母均为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教授;而谢尔盖·布林则是俄罗斯移民,其父母分别是马里兰大学的教授和美国宇航局的研究员。这两个人从小都接受了高水平的教育,这似乎是他们共同的成长背景。然而,真正推动他们带领谷歌不断创新的原因,却在于一个意想不到的共同点。
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谷歌的诞生。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是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课程的同学。在斯坦福大学学习期间,他们参与了大学图书馆的电子化项目。佩奇和布林将从海量藏书中自动挑选优秀书籍的算法应用到了网页搜索中。这一创新思路最终促成了谷歌的诞生。
在当时的网络环境中,搜索引擎的精确度极低。即使输入关键词,也很难快速找到目标网站。这种低效的搜索体验,让人们愈发渴望高质量的搜索引擎。
在这个背景下,一个简单利落的搜索引擎问世了。它只在搜索界面显示公司商标和用于输入关键词的空白框。凭借“外部链接越多,搜索结果就越靠前”的独特算法,瞬间占领了搜索引擎市场的最大份额。
顺便说句题外话,英文单词“Googol”是10的100次方的意思,但是在服务导入初期进行域名注册时,因为拼写错误,阴差阳错写成了“Google”。尽管这两个人给人的印象是天才,但他们或许也有着超乎寻常的粗心大意。
这之后的故事便人人皆知了。除了中国和一部分地区以外,它是搜索引擎服务行业的标杆。在日本也拥有88.5%的市场份额(2012年数据),堪称搜索引擎领域的领军者。
马克·扎克伯格和安妮·弗兰克的共同点
我们把话题转回到成功的根源上。这两位谷歌创始人的母校斯坦福大学距离硅谷很近,而硅谷又是众多IT初创企业的大本营,这样的环境对于大学生创业来说十分有利。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最开始只意识到两个人的共同之处是“斯坦福大学的天才”。
然而,当他们探寻自己成功的根源时,都将其归功于幼儿时期所接受的教育。而我理所当然地对他们所接受的这种共同的教育十分感兴趣。于是,我开始调查还有哪些人也接受过同样的教育。
随着调查的深入,我从好奇转为震惊。原来接受这种教育的创业者还有很多,而且他们都是响当当的大人物!比如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维基百科创始人吉米·威尔士等。
难道说美国有针对幼儿的创业者培训讲座?我不禁这样想到。而且,儿时接受了这种教育,长大后在世界范围内大放异彩的,并不仅限于企业家和经营者。还有很多人接受过这种教育,有政治家、学者、创作者、演员等。我们来看看其中的一小部分人:
·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
·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和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夫妇;
·英国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
·知识巨人、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
·《 华盛顿邮报》前老板、普利策奖获奖作家瑟琳·格雷厄姆;
·《 安妮日记》作者安妮·弗兰克;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加布里埃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 游戏《模拟城市》创作者威尔·莱特;
· 奥斯卡获奖演员、政治家乔治·克鲁尼。
怎么样?他们活跃在商业、政治、科学、文学等诸多领域,都是各自领域顶尖的1%人才。谁能想到,他们竟然都接受过同一种教育方法?而这种教育方法的支持者,也无一不是重量级人物:
·发明家、通用电气公司创始人托马斯·爱迪生;y 印度独立之父“圣雄”甘地;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
·第28任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
所谓的名校哪里都有。在日本也有很多像庆应义塾小学这样因幼儿教育而备受欢迎的学校。但是,对于幼儿时期所在的地方和所处的时代都不同的这些名人来说,如果他们接受的是同一种教育方法的话……
我得到了答案。在这个教育方法之中,一定存在着“使才能开花结果的密钥”。
让世界范围内的知名人士以及成功人士纷纷表示,即便长大后,仍然对自己的成功带来极大影响的这种幼儿教育方法,便是蒙台梭利教育法。
扫码加入我们|一起开启好书探索之旅期待你的蜕变让我们一起携手,彼此见证成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