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厨房常遇到 3 个棘手问题:频繁走动、频繁抬肘、频繁弯腰,其实这些痛点都能通过合理设计解决。厨房设计的核心,就是简化劳动流程、提高烹饪效率,掌握下面 3 个关键,就能让厨房好用又顺手。
一、先搞懂:中国式厨房 3 大痛点,根源都在 “设计”
![]()
频繁走动:核心原因是厨房布局不合理,导致取菜、洗菜、切菜、炒菜的路线混乱,来回折返浪费时间;
![]()
频繁抬肘:主要是收纳设计或功能电器摆放不当,常用物品放得过高,拿取时需要抬手踮脚;
![]()
![]()
![]()
![]()
频繁弯腰:一是台面高度没适配使用者身高,二是地柜收纳方式不合理(比如全是开门柜),取物时得反复蹲下。
三、核心 2:收纳合理看橱柜,解决抬肘弯腰问题
橱柜设计是解决 “频繁抬肘、弯腰” 的关键,从高度到收纳方式,都要精准适配需求:
![]()
1. 地柜高度:别做统一高度,按功能分区定尺寸
绝对别图省事把地柜做成统一高度 —— 不然可能切菜刚好,洗菜要低头、炒菜要踮脚,长期下来伤颈椎、腰椎。
正确计算方式:
- 洗菜 / 切菜区:使用者站直后,手肘高度减去 10cm 左右;
- 烹饪区:在洗菜 / 切菜区高度基础上,再减 10-15cm,避免炒菜时抬手太累。
![]()
2. 地柜收纳:能做抽屉就不做开门柜,分层分类更省力
把餐具、锅具、刀具放进抽屉,拉出来就能拿,比开柜门、蹲下来翻找轻松太多,省力程度还取决于内部分类和滑轨质量。
![]()
![]()
3. 吊柜高度:按使用者身高定,细节别忽略
吊柜高度不是固定的,核心是保证操作区宽敞、拿取方便:
- 常规参考:台面到吊柜中间的距离保持 50-60cm;
- 关键原则:让家里主要下厨的人现场试,和设计师一起确定最顺手的高度,避免 “够不着” 或 “太矮碰头”。
![]()
设计吊柜还要注意细节:
- 吊柜最上方搁板别太窄,不然拿东西费劲;
- 门板铰链选质量好的,保证开关顺滑;
- 上翻门别设计太高,尽量控制在使用者抬手能碰到的高度,不用踩梯子取物。
![]()
![]()
![]()
![]()
4. 灯光:别只装顶灯,吊柜底部加隐形灯带
很多人装修厨房只装中央顶灯,结果切菜、备菜时总在阴影里,视线差还不安全。
在吊柜底部装一条隐形底板灯:既能照亮备菜区,又能当吊柜内部光源,哪怕光线暗,找柜里的东西也很轻松,实用又不占空间。
![]()
这时,可以在吊柜底部设置一个底板灯,这样的灯不仅可以为备菜区照明,还能双面使用,成为吊柜内部的光源,即使光线不好,也能轻松取物。
四、核心 3:开放 or 封闭看需求,别盲目跟风
“我家适合开放式厨房吗?” 关键看户型和生活习惯,这几种情况不建议选开放式:
- 餐厨空间通风差,且厨房处于上风位(油烟易飘到客厅);
- 厨房面积小、布局固定,且隔墙是承重墙(没法拆改);
- 经常做重油烟菜(比如川菜、湘菜):连封闭式厨房都难挡的辣味油烟,开放式会让全屋都是味,分分钟呛哭。
![]()
你家厨房是否也有这些痛点?希望这些设计思路能帮你装出高效又省力的厨房,让下厨变成轻松的事~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