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济南举办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学术年会上,一场汇聚全球肿瘤领域顶尖力量的高层对话成为焦点。这场对话以癌症创新治疗的国际合作为核心议题,CSCO核心团队与国际学术组织美国外科肿瘤学会(SSO)、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国际肿瘤预防与治疗学会(ISOPT)的高层代表展开了深度磋商,各方围绕学术协同、科研创新、人才共育等议题碰撞智慧。
C
S
C
O
现场实况
大咖云集:全球精英共赴学术之约
本次对话汇聚了肿瘤领域的中外大咖,堪称一场全球肿瘤学界的“思想盛宴”。CSCO方面,理事长于金明院士亲自领衔,荣誉主席吴一龙教授,前任理事长徐瑞华教授,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郭军教授,理事廖宁教授等核心成员全程参与,他们不仅是中国肿瘤学领域的领军者,更在国际舞台上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国际组织方面,SSO候任主席Kenneth Tanabe教授、ESMO候任主席Giuseppe Curigliano教授、ISOPT会长Charles Balch教授以及爱思唯尔主编Deirdre Dunne、爱思唯尔副主编Haili He等悉数到场,这些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带着各自组织的资源与经验,以专业视角共探合作路径,为对话注入了多元化的全球视野。
深度对话:各组织领头人分享见解与规划
于金明院士首先对与会者表示热烈欢迎,明确此次会议旨在推动国际合作。他提到了自身拥有多年工作经验,曾跟随国外专家学习。目前国内中心逐渐引进了先进设备,拥有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水平的患者情况预测工具,能高频次地对患者情况进行评估。鉴于中国人口众多的现状,他强调了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同时邀请各位专家每年参加CSCO会议。
CSCO理事长于金明院士发言
Giuseppe Curigliano教授首先详细介绍了ESMO的发展格局,年轻化、多元化的结构让学会充满活力与创新精神。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亚太地区成员占比近30%,而中国在亚太地区的成员数量位居首位,这充分体现了中国肿瘤学者在全球学术网络中的关键地位,也说明中国在肿瘤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正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在合作领域,Giuseppe Curigliano教授重点提及了三个方面。其一,指南共建。ESMO发起的“泛亚适应指南”项目,每年会联合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专家,针对胃癌、肝癌等亚洲高发肿瘤制定区域化诊疗规范,目前已有多位中国专家深度参与编写。其二,人才孵化。通过跨国培训提升科研领导力。他认为,年轻学者是未来肿瘤学发展的中坚力量,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和科研能力,对推动全球肿瘤学进步至关重要。其三,科研赋能。ESMO的旗舰期刊Annals Of Oncology近年收录的中国研究占比持续提升,希望更多中国原创成果能亮相国际舞台。他特别强调了中国在新药研发领域的爆发力,全球在研肿瘤药物中,大部分由中国企业主导研发。为此,ESMO希望与CSCO联合设立“亚洲新药研发专场”,邀请中国药企和临床专家分享研发经验,推动全球多中心试验协作,让更多创新药能更快地惠及全球患者。
ESMO候任主席Giuseppe Curigliano教授发言
Kenneth Tanabe教授首先回顾了与CSCO的合作渊源,早在10年前,SSO就与CSCO签署首个合作协议,旨在搭建外科肿瘤领域的跨国交流桥梁。作为全球最大的外科肿瘤学会,SSO目前已与印度、墨西哥、埃及等20余个国家的学会建立合作,旗下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是领域内最具影响力的期刊之一。他表示,为了深化合作,SSO计划简化参会流程,为中国学者提供签证支持和差旅补贴,让更多中国外科医生能走出国门,学习国际先进的手术技术和诊疗理念。同时,SSO还计划开设“中国外科肿瘤研究专栏”,不仅能让国际社会更了解中国外科肿瘤的研究成果,也能促进中外学者在学术上的深入交流。特别是在外科肿瘤的创新治疗技术研发、手术方案优化等方面,双方形成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外科肿瘤治疗水平的提升。
SSO候任主席Kenneth Tanabe发言
Charles Balch教授介绍,总部设在中国香港的ISOPT作为新兴组织,旨在填补全球肿瘤预防与早期治疗领域的协作空空白。“这种地缘优势使我们能更高效地衔接中国与世界,成为东西方肿瘤学界合作的桥梁”。基于此,Charles Balch教授提出了三项具体合作建议。第一项是成果全球传播,ISOPT将把CSCO年会的精华内容翻译为英语、西班牙语,向全球推广。他认为,中国在肿瘤治疗上有很多独特的经验和成果,通过广泛传播,能让更多国家和地区受益。第二项是预防指南共建,针对中国高发的食管癌、肝癌等,联合CSCO制定“亚太肿瘤预防共识”,纳入幽门螺杆菌根除、乙肝疫苗接种等中国特色预防策略。第三项是举办香港联合研讨会,ISOPT计划于明年开设“CSCO-ISOPT专场”,他强调,双方所有合作成果均为免费开放,旨在消除学术传播的经济壁垒,让更多人能共享优质的学术资源。
ISOPT会长Charles Balch教授发言
凝聚合力,共绘全球肿瘤防治新图景
吴一龙教授结合自身经验,分享了对肿瘤领域创新与合作的看法。他提到CSCO每年会举办学协会主席研讨会,邀请不同协会的领导与CSCO主席共商临床肿瘤学的未来,希望在相关会议中建立重要合作机制,同时也希望借鉴对方的成功经验,实现指南与最新试验数据的实时联动。国际社会对中国肿瘤学研究愈发关注,未来期待打造更强大的联合会议。他强调要加强各方关系,需要开展一些特别项目,比如增加临床试验、推进持续教育项目等。
吴一龙教授发言
徐瑞华教授提到CSCO自1997年成立至今已有28年历史,此次CSCO年会规模庞大。在肿瘤外科实践方面,CSCO有很多数据积累,得到欧洲相关机构认可。随后,他强调早期诊断的重要性,认为应从治疗转向早期诊断,早期发现甚至预防疾病虽任重道远且挑战诸多,但意义重大。他还谈及目前癌症诊疗流程,表达了国际合作的渴望,同时提到过去20年在教育、标准护理等方面的努力,指出当下众多机构都在积极创新,合作至关重要,CSCO也应走向全球化。
徐瑞华教授发言
郭军教授在会上聚焦科研合作中的实际问题,他强调CSCO正积极探索与国际的深度合作模式,尤其在先进药物研发和创新治疗方案领域,希望与国际肿瘤组织深化合作。同时,他指出CSCO当前在国际化进程中存在成员来源单一的问题,将借鉴国际组织经验吸引亚太地区成员,提升组织的区域影响力与学术辐射力。今年已邀请印尼、泰国等国的10余名专家参会。
郭军教授发言
对话最后,与会专家一致表示肿瘤是全球共同的敌人,面对这一难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组织能独善其身。CSCO与SSO、ESMO、ISOPT携手,可以让中国经验惠及全球,让国际智慧助力中国,通过持续的合作与创新,共同为构建“无癌世界”贡献合力。
会议总结
此次对话以“务实合作、协同创新”为核心,不仅深化了各方对彼此资源与需求的认知,更在学术资源共享、科研协同创新、人才联合培养等领域达成多项共识。每一项合作都紧扣癌症创新治疗的国际协作主题,为全球肿瘤学界的合作指明了方向。未来,随着各合作项目的推进,东西方肿瘤学界将形成更紧密的协同,不仅能促进创新治疗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加速新药从实验室走向临床的进程,还能通过人才的跨国培养,为全球肿瘤学领域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与会专家合影留念
编辑:Yann
审校:Babel
排版:KIKI
执行:KIKI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