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2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结直肠外科丁培荣教授团队开展了一项前瞻性、单臂、II期临床试验的结果发表于Nature旗下子刊《npj Precision Oncology》。该研究首次探讨了在PD-L1表达≥1%的错配修复功能正常(pMMR)或微卫星稳定(MSS)型,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中,应用放化疗联合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的疗效与安全性,为精准筛选获益人群和优化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依据。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取得了重要进展。尤其是在具有高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或错配修复缺陷(dMMR)的患者中,PD-1抑制剂显示出显著疗效。然而,大多数结直肠癌患者为pMMR/MSS,对免疫治疗反应不佳。如何提高此类患者对免疫治疗的敏感性,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与难点。
针对这一科学问题,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结直肠外科丁培荣教授团队开展了一项前瞻性、单臂、II期临床试验,探讨在pMMR/MSS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中,联合PD-1抑制剂新辅助长程放化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研究流程图
本研究共纳入20例PD-L1 TPS≥1%或CPS≥1的pMMR/MSS直肠癌患者,接受标准放化疗后序贯3周期PD-1抑制剂。结果显示,7例(35.0%)患者达到了病理完全缓解(pCR),明显高于既往单纯放化疗的15%–20%。在生物标志物分析中,研究发现肿瘤基质内高水平CD3、CD8浸润或低水平TIM-3表达与更高的pCR率显著相关。此外,PD-L1 CPS≥5的患者呈现出更高的缓解趋势(50% vs. 27.3%)。安全性方面,常见的不良事件包括淋巴细胞减少和轻中度腹泻,未出现4级以上毒性。
患者短期及长期疗效反应瀑布图
这一系列研究结果提示:① PD-L1 TPS或CPS可作为潜在筛选指标,帮助识别可能从CRT联合PD-1抑制剂中获益的pMMR/MSS直肠癌患者;② CD3、CD8及TIM-3等免疫微环境相关标志物,或有助于进一步优化人群分层;③ 标准放化疗后序贯3周期PD-1抑制剂,这一联合策略安全可行,为改善pMMR/MSS直肠癌患者的新辅助治疗反应率提供了新思路和证据基础。
丁培荣团队长期致力于dMMR/MSI-H结直肠癌、遗传性结直肠癌以及年轻肠癌发病机制和免疫治疗耐药机制研究。团队围绕结直肠癌的精准分型和免疫治疗策略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发表于 Lancet Onc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EBioMedicine、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等国际知名期刊。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丁培荣教授、潘志忠教授和姜武副主任医师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侯振林副主任医师、廖乐恩博士研究生、肖巍魏主任医师和隋峭崎医师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等基金支持。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698-025-01018-0
主要研究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丁培荣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结直肠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首批杰出青年医学人才,中山大学临床医学科学家,美国外科学院 Fellow (FACS)、美国斯隆凯特琳纪念癌症中心访问学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中山大学5010项目等多项课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遗传性结直肠癌分子筛查及其免疫异质性,基于多组学技术的直肠癌新辅助治疗敏感性预测及策略优化。以通讯作者(含共同)身份在Lancet Oncol、Cell Res、Nat Commun、J Natl Cancer I、Ann Surg、EBioMedicine、J Natl Compr Canc Ne、J Immunother Cancer、Int J Cancer、Eur J Cancer等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学术兼职包括遗传性结直肠癌临床诊治和家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中国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诊疗专家共识(2019版)、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等待观察策略专家共识、结直肠癌肝转移MDT临床操作共识专家组成员;中国抗癌协会家族遗传性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遗传性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胃肠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遗传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等。
共同通讯作者 潘志忠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结直肠科主任导师,结直肠癌外科首席专家,中国医师协会腹腔镜外科医师培训基地主任。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肿瘤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肿瘤转移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消化肿瘤综合诊疗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美国外科医师学会会员(Fellow of 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 FACS),中华结直肠癌 MDT 联盟主席。承担国家级项目 3 项,省部级基金项目2项,发表专业论著 200 多篇。曾作为主要参与人分别获得中华医学会科技奖一等奖以及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共同通讯作者 姜武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擅长结直肠癌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对直肠癌保肛、转移性肠癌转化治疗、年轻肠癌保功能治疗有丰富的诊治经验。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等科研项目多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Lancet oncology;EBioMedicine; J Immunother Cancer; J Natl Cancer Inst等高影响力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担任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遗传学组秘书、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委会医工融合与智能医学学组成员、广东省抗癌协会遗传性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文章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来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结直肠科
文/姜武、侯振林、廖乐恩
编辑/翁雪琬
审核/阳霞 审核发布/丁培荣
声明:本公众号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肿瘤领域资讯参考,促进专业交流。内容仅供信息交流,不可替代专业医疗指导,亦非诊疗建议。 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转载内容均已标注来源及作者。如有版权问题,请留言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