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下馆子,总有人悄悄问:“这菜像不像预制菜?” 现在大伙儿出去吃饭,最怕的不是口味平平,而是“吃不明白”。
其实预制菜本身不是问题。超市的速冻饺子、餐厅的套餐里的半成品,早就是我们熟悉的存在。问题在于:我花了现炒的钱,你悄悄上了预制的菜,这感觉就像被“美食照骗”了。
如今大家的心态很明白:你可以用预制菜,但得让我知道。是现炒还是预热,是慢炖还是速成,菜单上写明白、店员说清楚,吃的人心里有杆秤,自己会选择。
消费者反感的从来不是预制菜,而是“被隐瞒”。就像买衣服要看成分标签,点菜时也该有知情权。我花什么样的钱,就该知道买到的是什么样的体验。
期待条文早点落地,让饭店大大方方标注,让顾客明明白白消费。吃饭这件事,暖的是胃,靠的是信任,少一点“猜”的迷茫,才能多一份“吃”的安心。朋友们,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