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学生生活费等级曝出,每月500元什么水平?

0
分享至


生活费不是 “比谁多谁少” 的标签,而是帮孩子学会规划、懂得责任,让他们学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女同事说


点赞、推荐,顺便★标俺们

四舍五入做新东方精神股东

新学期开始,有网友神评论:

上学人,永远别拿自己的生活费去挑战别人的零花钱。

原来,有位妈妈说女儿上初一了,担心女儿一个月8000的零花钱不够花,希望问问初中生是不是真的够?她总觉得不够。


图源:网络

评论区瞬间破防:8000,不仅能养活她,还能顺便养活我。


8000是太多了,不过,“中学生生活费多少合适”的话题,一直引发孩子和家长的热议。

有人觉得400就够了,吃食堂一天15块,还能偶尔买个酸奶;还有人觉得1000才行,一天三顿外卖钱,还得买衣服买奶茶。

有人讨论应该一周一发还是一月一发?还有人讨论应该定期转账还是提前给定量?

所以……中学生生活费到底要给多少、怎么给?

1

三大金额梯度和发放方式

中学生生活费给多少、怎么给,虽然各家各有不同,但大概分成下面几种梯度和类型。

NO.1

三层梯度,从300-800以上不等

中学生生活费的金额差异,与家庭经济条件、就学方式存在紧密关联。

据艾媒咨询《2024 年中国青少年消费行为调查研究报告》对 1286 名中学生的调研数据显示,42.5% 的学生每月生活费集中在 300-500 元区间,这一群体以走读生为主。

大部分网友也认为,这一区间是维持生活的基本线。


一个初二的学生分享,她的每个月生活费是300元,主要是早餐费和文具等支出,其中早餐费用 110 元左右,整体预算仅能覆盖基础需求。


35.8% 的学生生活费处于 501-800 元区间,主要由城市普通家庭学生与部分寄宿生构成。

相较于 300-500 元区间的学生,这一群体的消费更灵活,比起上一个区间,多的支出一般是食堂的饭费、寄宿需要的生活用品等。

这一区间也是大部分家庭的生活费范围。

有一位妈妈分享,开学的第一个月,儿子一个月的支出大概在660元左右,还是加上了开学需要新买的生活用品和同学们的新学期聚餐,而其他月份也就500多,吃饱喝足不成问题。


另外,21.7% 的学生每月生活费超过 800 元,其中 6.2% 的学生突破 1000 元,该群体多来自经济条件较优渥的家庭。

生活水平比较高,吃饭常常是餐厅和外卖,奶茶零食管够,也有余钱支持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买衣服、买乐高等等。


这一区间的生活费,与普通中学生形成明显的断层,网友直呼:“我大学生活费都没那么多!”

NO.2

管理模式,从宽松到申领都有

除了生活费金额不一样,发放方式也不一样。

“按周发放” 模式比较常见,尤其是以饭费为主要支出的家庭里,按周发放更加灵活,也更方便计算。


而“按月发放” 模式更受高中生家庭青睐,对于孩子来说,自主分配的权限也更高。

比如高二学生小雨每月有 800 元生活费,虽然有时候没有管控好花销,月底就会过的紧巴巴,但是小雨依然很满意。毕竟,对于自我意识已经较强的高中生来说,自由支配手里的钱更重要。

第三种模式是“按需申领”,多见于管控意识较强的家庭。

有时候,孩子需要以 “价格 + 用途说明”的方式 向家长申请资金,虽能规避非理性消费,却也压缩了自主决策的成长空间。


而三个生活费区间,三种不同的发放方式,背后是不同家庭的消费认知和培养观、父母与孩子的代际差异,以及环境的影响。

2

生活费背后,复杂的消费成因

除了家庭条件和“走读还是住宿”的就学模式这些,摆在明面上的因素,影响生活费的还有很多深入的成因。

NO.1

消费认知代际差:管控与自主的博弈

家长与孩子在消费认知上的分歧,是关键点。

“每个月给女儿200元生活费真的少吗?我女儿马上要上高中了,我给她定的每月生活费是 200 块。

结果她一听就不乐意了,‘妈,200 块哪够啊!你看我们班同学,有的一个月几百,还有上千的呢!我想买点零食,跟同学出去喝个奶茶都不行。”

社交平台上,一位家长这样发帖询问。


在很多家长看来,生活费就该花在 “刀刃” 上 ——

饭费要按时充到校园卡,资料得挑老师推荐的买,文具只要能用就行,没必要追求印着卡通图案的 “网红款”。

就像这位妈妈,觉得买书、交学费这些事,钱一分都不能少,但买零食、喝奶茶、请同学消费之类的,都是无关紧要的,必须得控制。

毕竟,“要是现在由着她乱花钱,以后她怎么能学会独立呢?”

然而,中学生的消费逻辑不同。

在中学生眼里,这些 “规矩” 显得有些 “不近人情”。

一个高一学生写道:“每天早上六点起,晚上写作业到十一点,周末还要继续学,买点喜欢的东西怎么了?”

她上个月用攒了两周的零花钱买了一套带插画的笔记本,“上课记笔记的时候,看着好看的本子,心情都能好点”。

还有不少学生觉得,生活费里必须留出“社交预算”——

同学过生日,得凑钱买个小蛋糕;午休时大家一起去校门口的便利店,总不能每次都让别人请客;偶尔跟好朋友约着喝杯奶茶,聊聊天,也是缓解学习压力的 “小确幸”。

NO.2

社会氛围:隐性塑造消费习惯

在家长和孩子意识不到的地方,社会环境悄悄影响着中学生的消费行为。

当下,短视频平台上充斥着大量 “精致中学生活” 的内容。比如网红文具的开箱展示、高价零食的测评体验等。

更有深受其害的家长无奈吐槽:“孩子最近总吵着要买一套小马宝莉的笔记本,说刷到的博主说用这种本子记笔记,学习效率都能提高,一套要八十多块,然而就是普通本子加个印花,同样价钱都能买10本了。”

这些视频用“提升学习体验”“紧跟校园潮流” 为噱头,不断地刺激着中学生的消费欲望,在不知不觉中,抬高了他们对日常消费的期待标准。

原本 “能用就行” 的文具、“吃饱就好” 的零食,渐渐变成了 “要好看”“要小众”“要和博主同款” 的追求。


图源:南风窗

而校园内的 “同辈效应” 则将这种欲望转化为实际消费行为,形成无形的圈层压力。

比如,当班级里超过半数的同学都拥有某一品牌的潮流运动鞋时,尚未拥有的学生极易产生 “被排斥” 的心理。

上高中的momo就说,班里的男生基本都开始穿动辄上千的名牌球鞋,因为穿的是普通运动鞋,有同学私下议论他“土”“买不起”,之后体育课一起打球也不带他。


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中学生而言,“跟风消费” 不只是为了满足对物品本身的喜爱,更是他们消除 “与同学不同” 的焦虑、获取圈层认同的一种方式。

这种消费选择背后,藏着的是中学生对归属感的渴望 ——他们还无法清晰分辨 “需要” 与 “想要”,便将 “和同学一样” 当作融入集体的捷径,哪怕要为此压缩饭费,或是向家长额外索要零花钱。

这种由社会氛围和同辈效应刺激的非理性消费,也让家长在面对生活费问题时,头疼得不行。

3

生活费事小,消费观金钱观事大

“孩子总说钱不够花,多给怕他乱造,少给又怕他受委屈。”

不少家长提起中学生生活费,都有这样的纠结。

其实,生活费本就没有统一标准,家庭条件、孩子需求不同,金额有差异很正常,关键是,这笔钱孩子不仅用,还懂得用多少、怎么用。

比如,可以与孩子共同制定生活费规则,让孩子在实践中理解金钱与责任的关联。

第一,定金额时 ,一方面根据家庭条件决定,再问问孩子需求。

比如家里每月能为孩子的生活费支出 400 元,就先跟孩子聊是否还有其他支出,最后商量定了一个额度,既没超家庭预算,也满足了孩子的真实需求。

第二,教孩子记收支、做预算。

可以找个简单的笔记本,让孩子每天记 “花了什么、花了多少”,周末一起复盘。慢慢的孩子可以学会控制。,还会提前规划下周的花销。

第三,和孩子一起定规则。

比如 “生活费超支了,下个月要从零花钱里扣”“如果攒下钱,能自主决定买喜欢的书或文具”,让孩子自己区分事情的优先级,分清 “需要” 和 “想要”。


12岁的小雨就从生活费里悄悄发现了商机。

他留意到住宿的同学没时间吃早餐,便主动提出帮大家带早餐,每份收取0.5元代购费,还利用团购跟早餐店主谈下来了优惠。

此外,他还利用同学们的信息差赚钱,比如发现校外文具店某些文具价格更低,他就批量采购,然后以稍高于进价,但低于校内小卖部的价格卖给同学。

凭借着这“小生意”,他不仅满足了自己的日常开销,还攒下了一笔小金库。虽然这种行为因为耽误学习时间被叫停,却给他的心中默默埋下了经营赚钱的种子。


其实对家长而言,生活费更像一个小小的 “成长项目”,能让孩子慢慢学着合理规划、合理支出。

说到底,生活费不是 “比谁多谁少” 的标签,而是帮孩子学会规划、懂得责任的工具,让他们学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等孩子慢慢能管好这笔钱,甚至能攒钱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家长会发现,他不仅学会了管钱,还学会了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这,才是生活费最有价值的意义。

参考资料:

1.熙熙说教|初中女儿每月8k生活费,母亲发帖求助,1.2w条评论让人看清现实

2.舞艺通|中学生生活费的合理估算与消费观培养指南

3.讨厌吐司边边|深圳初中生生活费差距惊人及合理估算建议


面对小朋友,新东方有编程、美术、机器人、科学等素质课程,也有口才、写字、脑力、故事表演等素养课程,还有游学营地喔;

面对高中生、大学生,有留学咨询、出国考试、大学四六级、考研、专升本、成人英语;

反正,我们提供全程体系化教育教学解决方案,只要是你想学的,我们都有(嘻~)

有需要欢迎点击下方小程序,将有专人和您联系解答~

更多好看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福建舰入列,美媒和俄媒的报道画风完全不一样,特朗普急着见普京

福建舰入列,美媒和俄媒的报道画风完全不一样,特朗普急着见普京

林子说事
2025-11-08 12:58:44
卫冕冠军强势复苏!神将33+19狂刷纪录,威少5三分轰24分9助

卫冕冠军强势复苏!神将33+19狂刷纪录,威少5三分轰24分9助

体坛小李
2025-11-08 14:00:44
结婚第二天婆婆4点喊我做早饭,我直接坐飞机回家,老公一家懵了

结婚第二天婆婆4点喊我做早饭,我直接坐飞机回家,老公一家懵了

徐侠客有话说
2025-11-07 10:38:23
兔子为什么无法超越猫咪在宠物中的地位?猫咪为啥无可替代?

兔子为什么无法超越猫咪在宠物中的地位?猫咪为啥无可替代?

天下十三洲猎奇
2025-11-07 02:20:04
郑丽文追思先烈吴石,刺痛民进党神经,遭岛内围攻:亲陆卖台!

郑丽文追思先烈吴石,刺痛民进党神经,遭岛内围攻:亲陆卖台!

特特农村生活
2025-11-08 12:57:43
A股:大家做好心理准备,下周一(11月10号),股市大概要这样走

A股:大家做好心理准备,下周一(11月10号),股市大概要这样走

花心电影
2025-11-08 12:31:09
微信支付为什么要收取老百姓的手续费?那为什么支付宝不用呢?

微信支付为什么要收取老百姓的手续费?那为什么支付宝不用呢?

我不叫阿哏
2025-11-08 13:25:16
王家卫哪是口味重啊,分明是想要又没捞着,急得上火!

王家卫哪是口味重啊,分明是想要又没捞着,急得上火!

小光侃娱乐
2025-11-08 07:10:03
人民网痛批!广州地铁捅大娄子!网友:我只想坐地铁,不想被割!

人民网痛批!广州地铁捅大娄子!网友:我只想坐地铁,不想被割!

娱乐圈见解说
2025-11-08 01:38:05
陈布雷得知地下党女儿被捕,竟要求毛人凤立即枪毙,此举反救她一命

陈布雷得知地下党女儿被捕,竟要求毛人凤立即枪毙,此举反救她一命

宅家伍菇凉
2025-11-06 10:05:03
关悦晒董璇庆生照!张维伊比佟大为高,小酒窝和佟家小子太般配

关悦晒董璇庆生照!张维伊比佟大为高,小酒窝和佟家小子太般配

观察鉴娱
2025-11-08 11:30:37
太狠了,选个国足教练,直接把人家青岛西海岸团队给挖空了

太狠了,选个国足教练,直接把人家青岛西海岸团队给挖空了

荒野老五
2025-11-08 13:23:50
吴石将军临死前,对着主审官刘咏尧说了22个字,老蒋听后愣在原地

吴石将军临死前,对着主审官刘咏尧说了22个字,老蒋听后愣在原地

凡人侃史
2025-10-17 10:08:06
原四川省革委会副主任张西挺:71年被撤职,与丈夫一起被开除党籍

原四川省革委会副主任张西挺:71年被撤职,与丈夫一起被开除党籍

红梦史说
2025-11-08 09:07:16
A股:刚刚,国办、财政部发布,释放两个信号,下周一将迎新拐点

A股:刚刚,国办、财政部发布,释放两个信号,下周一将迎新拐点

云鹏叙事
2025-11-08 00:00:05
被上帝亲吻过的男子

被上帝亲吻过的男子

农村娱乐光哥
2025-11-07 12:44:00
俞敏洪留不住财富自由的孙东旭

俞敏洪留不住财富自由的孙东旭

财天COVER
2025-11-07 17:12:08
章泽天在英国和一帮富商共进晚餐,她的打扮一言难尽,肋骨外翻。

章泽天在英国和一帮富商共进晚餐,她的打扮一言难尽,肋骨外翻。

草莓解说体育
2025-11-07 12:39:22
随着河南3-0爆冷天津,江苏3-0狂胜,全运会女排最新积分榜出炉!

随着河南3-0爆冷天津,江苏3-0狂胜,全运会女排最新积分榜出炉!

金风说
2025-11-08 13:24:37
中央定调,退休新政,1965年到1968年期间出生,退休或更加受益?

中央定调,退休新政,1965年到1968年期间出生,退休或更加受益?

花心电影
2025-11-07 16:50:38
2025-11-08 14:43:00
新东方 incentive-icons
新东方
新东方,旨在提供有文化价值的教育、生活、文旅服务。
1194文章数 15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华罗庚杯小学数学竞赛题,会做的孩子寥寥无几

头条要闻

特朗普:南非对白人搞"屠杀" G20峰会美国不去了

头条要闻

特朗普:南非对白人搞"屠杀" G20峰会美国不去了

体育要闻

马刺绞赢火箭,不靠文班亚马?

娱乐要闻

梁婷为辛芷蕾发声:没什么可质疑的

财经要闻

小马、文远回港上市 但自动驾驶还没赢家

科技要闻

美股“AI八巨头”单周市值损失8000亿美元

汽车要闻

特斯拉Model Y后驱长续航版上线:28.85 万元

态度原创

艺术
房产
旅游
本地
公开课

艺术要闻

邱振中教授热衷丑书,被喷“高等学府里的混混”,冤枉他吗?

房产要闻

封关倒计时!三亚主城 2.3 万 /㎡+ 即买即住,手慢无!

旅游要闻

做广东旅游“优质守护者”!七协会发出优质服务倡议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