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羁押庭要开了!爆出三大争议,北院突然要柯提前到原因曝光
柯文哲今开羁押庭,裁定坐在“审检辩”的平衡点上?
民众党前主席柯文哲、台北市议员应晓薇本月5日一审裁定以7000万元、3000万元交保,二审撤销裁定,一审今重开羁押庭。庭后,柯与应可能面临2种结局,即仍维持交保但须遵守更多规定,另一种是再羁押禁见。
合议庭订今天上午9时传唤柯文哲、应晓薇出庭,10时开庭审理,民众党支持者将聚集在台北地院声援柯,法庭内外都加强警力戒备。
台湾高等法院合议庭审判长迟中慧、陪席法官陈昭筠、受命法官黎惠萍12日裁定指出,本案依原审审理计划书记载,尚有证人尚未交互诘问,串证、灭证的判断何以仅限贪污治罪条例部分而不及公益侵占、背信等罪嫌?
此外,二审质疑,2025年7月21日一审裁定羁押禁见后,又于1个月后指灭证、串证可能性大幅降低,一审裁定前后矛盾?
引发更大争点在于二审裁定指出,原交保裁定不准柯、应与同案被告、证人有任何接触、骚扰、恐吓或探询案情,不过,一审裁定泛指“同案被告”、“证人”,有再予详加界定以便柯、应明确知悉的必要?
根据二审“针对性”指摘,一审合议庭审判长江俊彦、陪席法官杨世贤、受命法官许芳瑜开庭后,不必然要作出柯、应再羁押裁定,可就“轻、重罪释明”、“7月21日迄今灭证、串证已降低释明”、“界定不得接触的证人释明”再作交保裁定,或者垫高保金,即不违背原交保裁定本意。
此外,因前次交保裁定由上级审撤销、发回,意义上,柯文哲、应晓薇“恢复”羁押禁见状态,仍存有羁押禁见风险;一审开庭后如何抉择?裁定如何作在审、检、辩三方可接受的平衡点之上?羁押庭内的检、辩攻防也会是关键因素。
阿北交保撤销!北院今重开调查庭,急命柯文哲提前一小时赴法警室原因曝光
前民众党主席柯文哲、台北市议员应晓薇卷入京华城容积案,前后遭关押1年,9月5日分获台北地院7000万元、3000万元交保,并限制出境出海及科技监控。但检方抗告高院成功,北院今天上午10点重开调查庭,由于两人交保遭撤销,必须重回羁押状态,合议庭因此通知两人提前一小时返回法警室“拆电子脚环”。
柯文哲、应晓薇两人一路被羁押逾一年,北院直到9月2日问完最关键证人、时任台北市副市长彭振声后,9月5日始裁定柯文哲交保7000万、应晓薇交保3000万,应晓薇9月5日办妥交保离开法院;柯文哲9月8日由太太陈佩琪办保成功重获自由,但他前脚刚走出北检大门,后脚就痛批北检“查了一年什么也没查到”,检方9月9日提抗告反制,高院9月12日依据两大理由撤销发回北院。
高院认为,本案还有诸多证人(包含共同被告)尚未传唤交互诘问,另针对柯文哲的部分,质疑合议庭未交代清楚,为何判断串灭证的标准只限于贪污案,而没有触及公益侵占、背信案部分。而且北院7月21日裁定延押,就是认为还有勾串证人的可能性,但一个月后,在诸多证人尚未交互诘问下,为何径自认为串灭证可能性大幅降低?
高院也认为,地院裁定命柯文哲、应晓薇不得对同案被告、证人有接触或骚扰、探询案情等行为,但侦查中、审理中的同案被告或证人非常多,也有尚待交互诘问的对象,地院裁定太空泛,显有“范围未明”的疑虑,有必要再次详加界定。
高院上周五(9月12日)据此撤销柯文哲、应晓薇交保裁定,全案发回北院更裁,北院订出今天早上10点重新开庭调查,却临时通知柯文哲等人提前一小时到庭,让许多人感到一头雾水。但知情人士表示,请两人提前回来,因为抗告成功后,柯文哲等人就得恢复原先的羁押状态,因此先请两人先到法警室报到拆“电子脚环”。
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